來源:人民網
果酒、橘子皮丁、橘子皮絲、臍橙餅等。從皮到果,小柑橘都是“吃干榨盡”;將茶葉“挖潛”,將提取物用于日用品生產,開發牙膏、洗發水等衍生產品;米汁、米粉、方便米飯、米飯伴侶等。以及喬米一系列深加工產品亮相……在日前舉行的湖北農博會上,湖北十大農業產業鏈集體亮相。為期三天的展會吸引了十余萬市民瘋狂“打卡”一萬多種美食,荊楚味道火爆。
湖北農業有著豐厚的“家底”,在全國排名中成績突出。數據顯示,湖北是中國重要的農產品生產基地,多種產品產量居全國首位,如淡水產品、油料、茶葉、水稻、柑橘及生豬、蔬菜、鮮蛋、蜂蜜、食用菌、小龍蝦等。
然而,第一項的背后,卻是大而不強、多而不優的尷尬,這一直是困擾湖北農業高質量發展的“頑疾”。
圍繞這一突出問題,在今年4月召開的湖北省區域發展布局暨縣域經濟工作推進會上,湖北提出重點打造茶葉、優質水稻等10條重點農業全產業鏈。重點產業鏈“鏈長制”由7位省級領導牽頭,負責10條重點產業鏈的生產建設全過程。
除了7位“鏈長”,還有7位院士掛帥,圍繞優質水稻、生豬、特色淡水產品(小龍蝦)、蔬菜(食用菌、荷花)、禽蛋產品、茶葉、現代種業、菜籽油、柑橘、道地藥材等十大重點產業鏈,成立專家團隊、專班,加強補鏈。
「鏈長制」效果如何?11月22日,湖北省農業農村廳召開的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推進座談會透露,今年前三季度,湖北省農業投資簽約金額達1175億元,同比增長98.5%。今年推薦國家級龍頭企業20家,新增省級龍頭企業125家。十大重點產業鏈保持穩步推進的良好態勢。
針對難點痛點,“鏈長制”繪制了清晰的“建設路線圖”。按照《湖北省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十四五”規劃》的部署,針對“龍頭企業不強”,湖北實施了培育壯大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百千萬”工程。堅持引進龍頭企業和培育本土企業“兩條腿”走路,扶持壯大一批產業鏈龍頭企業,不斷提高龍頭企業的數量和質量。到2025年,規模以上龍頭企業達到6000家,帶動湖北省75%以上的農民。
針對“品牌不亮”,湖北將建立健全區域公共品牌建設管理標準體系,制定一批產品質量標準,培育一批品牌企業,形成一批品牌產品,建立一套品牌培育、發展和保護體系。要以品牌引領農業全產業鏈建設,圍繞十大重點農業產業鏈推進品牌整合,構建規范清晰的農產品區域公共品牌體系,建立健全區域公共品牌使用規范和準入機制。
針對“融合不足”,大力發展塊狀經濟,打造優勢農產品產業集群和產業帶,建設一批以農產品加工、農旅融合為主導的強村、強鎮、強縣。要立足資源稟賦和特色優勢,因地制宜發展特色主導產業,推動形成“一縣一業”、“一鎮一業”、“一村一品”,把資源優勢轉化為產業優勢。到2025年,建成50個省級農村產業融合發展示范園區、10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
“當前,湖北農業、農村、農民加快發展的春天已經到來!”湖北省委農辦負責人表示,將抓住十大重點產業鏈建設的重大機遇,堅持不懈地推進全球招商、龍頭整合、品牌提升、科技創新、要素保障,推動農業走出去和骨干企業上市。同時調動市縣和領導部門的積極性,形成十大重點產業鏈相互競爭的工作格局,向實現農業強省的目標闊步前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