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琪琪哦,寶貝。
編輯:第九類
技術支持:北京東方黃埔白酒技術研究所
對不起,餐館在哪里?牧童指著杏花村。這首詩大家都很熟悉,但可能很少有人知道,這首詩里的‘杏花村’就是今天汾酒的產地。可以說,對于汾酒來說,也是相當一種文化的誕生。
作為知名一線品牌,如茅臺、五糧液,青花30這種高端酒類產品的價格確實不高,甚至可以說價格低廉。
作為八大名酒中汾酒的代表,汾酒的歷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時期。雖然汾酒在山西的名氣略遜于貴州醬香中的茅臺和四川濃香中的五糧液,但從酒的產地來說,都說汾酒是后兩者的始祖。
汾酒第一位
五糧液雖然在80年代有一定知名度,但市場表現一般,受眾接受度不高。茅臺剛剛結束十幾年的虧損,產能嚴重不足。
1987年,新華社的一篇報道描述了當年汾酒的狀態:出口量全國第一,相當于其他名酒的總和;
全國每賣一斤名酒,汾酒占半斤。總之,汾酒占了內銷和外銷的半壁江山。
中國白酒產量首次突破萬噸,而且是汾酒。第一次納稅過億,是汾酒;從1988年到1993年,第一個經濟效益就是酗酒。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中國白酒企業還是汾酒。
汾酒榮獲中國五大名酒稱號,是唯一擁有兩大中國名酒(汾酒和竹葉青)的酒企。
中國名酒高效的產能和高貴的血統,讓汾酒占據了中國白酒的半壁江山,可以說是當之無愧的‘汾酒老大’!
杏花村里貓膩多
據新京報報道,據汾酒集團經銷商和內部人士透露,股份制白酒是指山西杏花村汾酒廠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汾酒廠)生產的汾酒。
這是一個老汾酒廠,團酒是山西杏花村汾酒集團有限公司其他子公司生產的白酒,由各個開發商自己設計銷售,所以也叫‘開發酒’。
由于品牌酒鬼酒數量較多,當地出現了很多不同名稱的疑似‘開發酒’。
雖然包裝上印有'山西杏花村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杏花村'等字樣,但無法查詢到具體的開發商以及白酒生產企業的名稱和地址。
但根據之前在網上鬧得沸沸揚揚的名牌酒事件來看,一些無良開發商和經銷商正是利用了這個漏洞,用三五三酒來冒充汾酒。
30元的出廠價,零售600元
據悉,杏花村鎮汾酒大道和307國道兩側有數百家銷售汾酒的店鋪。每個商店都展示幾十種樣品酒,但商店的老板說,'汾酒有這么多種,但我們只喝原酒。'
印有'山西杏花村酒廠有限公司生產'的包裝為股份制白酒,印有'山西杏花村酒業集團有限公司生產'的包裝為集團發展白酒。
公開資料顯示,汾酒廠是汾酒集團的全資子公司。汾酒廠主要生產銷售汾酒系列、杏花村系列、竹葉青系列、白宇汾酒系列等自營汾酒品牌。
各種汾酒‘團酒’都有不同的包裝,外包裝上都貼有二維碼。媒體通過二維碼查詢發現,各種團酒價格在300-600元左右波動。根據介紹,‘在其他地方可以拍二維碼上的價格,但實際上批發價很低。’
更有甚者,人們認為‘貼牌生產’相當于李鬼在官方許可下合法銷售。
但是,如果嚴格管理,也不一定完全是壞事。一些消費能力不高的消費者抱著愛面子的心理購買品牌酒是很正常的。中國名酒屈指可數,眾所周知產能有限,這本來就是品牌酒存在的理由。'
像汾酒一樣亂,可以說是中國白酒品牌最多的,有300個或者
缺乏高端產品
雖然汾酒有定義高端市場的產品,但是影響力更多的是局限在省內的基地市場。除了國藏汾酒,其他都處于低檔大流通水平,不值錢。
汾酒派、青花系列(包括黑壇等。)、老白粉系列、博粉系列(含牛奶博粉),等主打產品仍定位于中低端消費群體。
結果有錢人喝茅臺,窮人喝二鍋頭,老村長,沒人喝幾十塊的汾酒。沒有市場的認可,一個著名的國酒變成了一個爛攤子。
久而久之,消費者就被混在一起的白酒搞糊涂了,不知道該如何做出選擇。
作為消費者,我們經歷過選擇的失誤,被騙后對汾酒的期望值自然下降。久而久之,汾酒的市場被茅臺、五糧液等品牌趕超。
在感到可惜的同時,也讓我們明白了一個道理。作為一個企業,要開拓廣闊的消費市場,我們需要發展's自己的產品質量,而不是一味追求效益。
各位酒友對于汾酒的地位不如茅臺和五糧液的看法是什么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