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人民網-人民日報
舞劇《只此青綠》用古典舞再現山水畫之美,驚艷全場;舞蹈《唐宮夜宴》再現盛唐風貌,讓觀眾感嘆傳統文化的深厚積淀;電視節目《中國詩詞大會》展現當代人對古典詩詞的熱愛,觀眾超30億;以傳統文化標志為設計元素的故宮文化創意產品遍布全球,銷量穩步攀升.
黨的十八大以來,一系列創新而卓有成效的政策措施激活了傳統文化,讓收藏在故宮的文物、陳列在廣袤大地上的遺產、書寫在古籍中的文字活了起來。新時代,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更加強烈,點燃了人們對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深深渴望和熱愛。
新時代呼喚堅定的文化自信。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積淀著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是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的豐厚滋養。
了解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發展歷程,把握其精神實質和思想內涵,是堅定文化自信的前提。優秀的中國傳統文化是中國人民的國家象征,體現了中華民族的氣質和氣節。“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卑微不敢忘憂國”、“為國生死而利,因禍得福而避潮流”的報國情懷,“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權貴不能屈”的崇高正氣,“自古未有亡人,但將心留于史”,“鞠躬盡瘁”,
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強調仁愛、民本、誠信、正義、和諧、大同的價值觀,符合時代要求。在當今經濟社會發展深刻、價值觀多元的形勢下,我們需要挖掘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所蘊含的時代價值,吸收適應時代發展的道德精華,使之成為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源泉。
在新時代,人們在正在融入時代和中國人日常生活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中接受審美熏陶,領略道德精髓,感受家國情懷,豐富人生體驗。展望未來,中國優秀傳統文化將繼續煥發出勃勃生機,成為堅定文化自信、增強中國人骨氣和信心的強大助力。《人民日報》(2022年5月19日06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