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兗州外四合。金口壩、酒仙橋路段附近。
兗州城外的小腳老頭正在用驢和石碾碾碾糧食。我們旁邊的孩子們正在簸箕里玩耍。很多人都有過類似的童年吧?不幸的是,如今揚谷并不常見。
那時候,這么小的孩子就得幫大人干體力活。
沉重的馬車。
兗州城外的磚廠。
兗州人家。雖然當時的住房條件沒有現在好,但是很溫暖,屋前有很多花。多么熟悉的場景,一去不復返了。
兗州城的“范牌坊”,據說有“天下第一坊”之稱。穿過范的牌樓,遠處還有一個牌樓。
牌坊上“忠孝名官”四個大字清晰可辨,還有精美的雕刻,可見原樊氏家族的地位和名望之高。不幸的是,范牌坊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壞了。
此圖為清末范牌坊。
兗州街頭的人們。中間那個白胡子的老人在看病嗎?還是什么活動這么熱鬧。
這些小房子是什么建筑?
這可能是兗州的南樓嗎?牌匾上隱約可見“南樓* *”四個大字。這座建筑在當時是一個地標,不是嗎?
穿過南樓可以看到兗州的興隆塔。興隆塔建于隋朝仁壽二年(602年)。一開始,它是一座木塔。北宋時改建為磚塔。現存的塔是在清朝康熙時期重建的。
興隆塔近景。塔下的石碑今天還存在嗎?2013年,興隆塔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兗州市大橋。我想知道橋下的河是不是泗河。
1939年任紫陽縣縣長。紫陽縣,兗州舊稱。1948年起,紫陽縣稱兗州縣,農村稱紫陽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