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酒水分類 > 白酒

    哈爾濱龍濱酒廠地址,1994年龍濱酒45度多少錢一瓶

    酒易淘 白酒 2022-08-16 10:42:53

    品牌名稱:醬香白酒加盟 所屬行業: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資:10~50萬元 投資熱度:

    加盟意向:1634 門店數量:534家

    索要資料 查看詳情

      

      現在市面上人們喝的、醬迷們津津樂道的泥砂、碎砂等技法,歷史上并沒有同時出現。   

      

      自古以來,人們對酒的認知不斷加深。其實這和醬香酒的釀造方法的演變密切相關。   

      

      泥砂、碎砂、翻砂、麩曲、串香等技術是什么時候出現的?   

      

      不同工藝的醬香酒是在什么機緣巧合下“發明”出來的?   

      

         

      

      1   

      

      渾沙酒有600年歷史了。   

      

      《茅臺酒廠志》根據學者曹丁的觀點,“大曲白酒產生于北宋,最遲在明代之前,回沙技術已經形成。』   

      

      北宋張能臣《酒名記》中的“曲鋒酒”被認為是產于赤水河中游的大曲酒。   

      

      明代以前,約14世紀上半葉,『回沙工藝』既已形成,就是渾沙酒無疑了。   

      

      “回沙”就是反復“回沙”,沙就是沙質高粱,回沙是指釀酒原料高粱反復蒸煮取酒的工藝過程。   

      

      有人說“回沙”是金沙在茅臺基礎上的新技術。事實上,早在1862年,華聯會成立義燒館后,釀造的酒就被命名為會沙毛酒。   

      

      今天能讀到的這個時期的文獻,并沒有指出高粱一定要打碎反復煮。然而,民國出版的《續遵義府志》強調:   

      

      “熟的和小麥粉在地窖里釀造,一個月后蒸熟,也就是再發酵釀造,必須算四次。「「「「「「「「「「「「「「「「「「「   

      

      回沙工藝決定了高粱粒必須是完整的,否則一旦破碎,經過兩次投料,九次蒸煮,八次發酵,七次取酒,酒醅已經是稀飯狀了,那還怎么發酵蒸餾出酒呢?   

      

      渾沙是因,返沙是果。高粱斷了之后,就沒辦法回沙反復煮了。   

      

      歷史上人們視渾沙——高粱不破碎、顆粒完整釀酒為當然。當『碎沙』工藝出現后,相對于『碎沙』工藝須將高粱破碎,方得名『渾沙』。   

      

      高粱堆如沙,粒粒齊全。當地方言叫渾,所以叫渾沙。   

      

      不存在砂碎技術這種東西。泥砂從何而來?   

      

      到目前為止,茅臺官方和學術界一般表述為“大曲醬香型白酒”。大曲醬香型白酒是泥砂酒。   

      

      從14世紀上半葉到50年代,醬香酒的技術形態只有泥砂600年。   

      

         

      

      2   

      

      破沙釀酒技術的“發明”只有70年歷史。   

      

      1954年至1955年,地方國營茅臺酒廠開展了以增產節約為中心的社會主義勞動競賽,提出了“磨沙,全年出酒”的口號。   

      

      為什么這么干呢?增產呀。把高粱破碎后再釀酒,酒的產量果然蹭蹭上去了。   

      

      誰干的?茅臺酒廠的廠長是一個南下的干部。與北方的釀造方法相比,茅臺酒的工藝顯然是低效和不經濟的。   

      

      茅臺鎮所在的仁懷,從南方干部老家引進蘋果,幾年后發現“橘子生淮南”,這個現象就被遺忘了。   

      

      “把沙子磨細,一年四季出酒”的口號,說明茅臺酒的原料高粱,在1954年以前是要斷的,只是“磨得不那么細”。   

      

      ——1960年3月,由『貴州茅臺酒總結工作組』編印的 《貴州茅臺酒整理總結報告(初稿)》 記載:『釀造茅臺酒的原料如小麥、高粱及麥曲均需進行適當的粉碎』。   

      

      按照泥砂工藝,當然一年四季都產不出酒。   

      

      “磨細沙,常年釀酒”的做法遭到了老釀酒師鄭宜興等人的反對。但并沒有引起上級的重視,鄭宜興被批評為“老古板,老古板,對新事物理解差”。   

      

      1956年,根據北京名酒會議精神,茅臺酒廠開展了以提高產品質量為中心的運動,后采納了鄭宜興恢復傳統操作方法的建議。   

      

      碎沙工藝的『發明』,完全是意料之外的事。茅臺不能承受『碎沙』的后果,『沙子磨細點』的做法,此后被便雪藏起來。   

      

      1978年,為了解決職工家屬和子女的就業困難,茅臺酒廠成立了家屬五十七廠。該廠主要利用茅臺酒廠的酒糟燒制沙轉酒。1978年,茅臺酒產量只有1068噸。它從哪里來的?   

      

      因此,該廠在茅臺酒廠科研室(后為科研所)的指導下,對焙砂碎酒3354進行了試驗。自此,碎砂作為醬香酒的新技術,登上了歷史舞臺。   

      

      :01   

    相對于碎沙工藝的意外被『發明』,翻沙工藝則是刻意為之。

      

    碎沙工藝出酒率高,不挑高粱,雖然優點明顯,但是,還得用小麥、大曲——那個時候,麩曲還沒有被發明出來。

      

    這就意味著,碎沙工藝+大曲在成本上劃不來。這也不難理解茅臺為什么刻意研究『翻沙』工藝了。

      

    1960年,出于『增加生產和改善人民生活』的考慮,貴州省輕工業廳工作組和茅臺酒廠技術研究室,開始用茅臺酒丟糟作再生產一次白酒的試驗。

      

    試驗取得一定成功——7輪次取酒后,茅臺酒丟糟還有12%-13%的殘余淀粉。白白『丟』掉,豈不可惜?既有淀粉,當然可以產酒。

      

    1960年4月26日,茅臺酒廠向貴州省輕工業廳提交了《利用茅酒丟糟釀酒總結報告》。《報告》對丟糟釀酒的制曲、配料、發酵溫度、成分變化、蒸酒過程作了介紹。

      

    這為后來普遍利用丟糟酒醅釀造翻沙酒,提供和積累了經驗。

      

    1999年6月,茅臺在原貴州懷酒廠設立『制酒八車間』,專門生產翻沙酒。

      

    當年,茅臺酒年產量達5074噸,茅臺酒丟糟逾萬噸,這足以支撐一個車間專門生產翻沙酒。

      

    翻沙工藝受制于母糟——1994年,仁懷白酒年產量達1.14萬噸(其中茅臺酒產量3800噸)。2003年,茅臺年產量終于過萬噸。

      

    母糟多了起來,怎么處理、怎么『變廢為寶』呢?這是令人頭痛的問題。

      

    2013年10月,茅臺出資5.5億元,在遵義播州和平經濟開發區成立循環產投公司,主要承擔茅臺酒生產廢棄物的資源化處理和利用——其中,也包括生產翻沙酒。

      

    與翻沙工藝相比,碎沙工藝更加簡便易行——2007年前后,仁懷白酒年產量翻過10萬噸(是年茅臺酒產量1.89萬噸),碎沙與翻沙工藝遂成為了仁懷酒業的『主力軍』。

      


      

      


      

    4

      

    麩曲工藝,誕生于1981年。

      

    1940年代,麩曲由日本傳入我國。1955年,煙臺釀酒廠被選為中國首個白酒技術科研試點酒廠——史稱『煙臺試點』。

      

    『麩曲酒母、合理配料、低溫入窖、定溫蒸燒』的煙臺操作法,讓人們看到了一條更加節約糧食、提高出酒率的新路子。

      

    麩曲工藝的醬酒,市場上并不鮮見——當然,沒有人在額頭上寫著『麩曲』字樣。但是,不少人對麩曲缺乏了解。

      

    其實,麩曲是以麩皮為原料,蒸熟后接入純種曲霉或其他霉菌,人工培養的散曲。

      

    『煙臺試點』之后,麩曲工藝釀造醬酒被提上了議事日程。

      

    1981年,貴陽酒廠與貴州省輕工業科學研究所合作,試制成功了麩曲醬香酒。這種麩曲,是以茅臺酒大曲中產生醬香的嗜熱芽孢桿菌,以及酒醅中的產酯酵母等,以麩皮制曲,故稱細菌法麩曲醬香酒。

      

    這種麩曲醬酒不但醬香較濃,而且酯香協調,以貴州『三春』之一的黔春酒為代表。

      

    遼寧錦州凌川酒廠,采用外加白曲、產酯酵母菌種在麩皮中進行堆積,然后入窖發酵,生產出醬香型風味白酒。此后,河北迎春酒、天津蘆臺春酒等,也參與了進來。

      

    這就是酵母法麩曲醬香酒,以河北迎春酒、遼寧凌川白酒為代表。

      

    至此麩曲工藝成型。

      

    麩曲工藝,發酵期短,周轉快,『是多快好省地增產優質酒的有效途徑』(熊子書語)。

      

    1988-1989年第五屆全國評酒會上,共評出醬香型國家名酒(金質獎)3種,國家優質酒(銀質獎)8種。

      

    其中,大曲和麩曲工藝醬酒各4種。特釀龍濱酒、習酒、珍酒、筑春酒是大曲醬酒,迎春酒、凌川白酒、遼海老窖、黔春酒是麩曲醬酒。

      

    麩曲醬酒以『滿滿的科技感』,與渾沙差一點就并駕齊驅了。

      

    迄今為止,麩曲醬酒在中國醬酒中仍占有不小的比例。

      


      

      


      

    5

      

    如此繁雜工藝的醬酒,且不論工藝高下、品質優劣,都不可否認一點:

      

    這些工藝的發現與發明,離不開前輩匠人的勤勞,也離不開現代人的智慧。

      

    渾沙工藝也需要將釀酒原料破碎,只是破碎的占比較小。歷史上,也有完全不破碎高粱釀酒的做法。

      

    茅臺『兩期試點』后進一步規范了破碎比例。在碎沙工藝的基礎上,逐步衍生出翻沙、麩曲來。

      

    破碎原料,是全球烈性酒的慣例,渾沙似乎只是例外——從原料是否破碎的角度看,全世界的烈性酒幾乎都是碎沙工藝。

      

    1984年后,茅臺鎮酒廠多釀造碎沙酒或翻沙酒。從絕對占比來講,碎沙工藝是一度曾茅臺鎮的主流——這從當年包括茅臺王子酒在內的產品使用碎沙醬酒,可以看出一些端倪。

      

    近年來,碎沙工藝被污名化甚至被妖魔化。與此同時,卻忽視了對翻沙、翻沙的重視和研究。

      

    但是,不同工藝的醬酒,目前正在進一步加速分化。

      

    同樣是渾沙、同樣是大曲,根據高粱的不同,可以分為小紅粱渾沙和其它紅粱渾沙。

      

    同樣是碎沙,也衍生為三條路線:只用大曲的大曲碎沙;先大曲、后糖化酶的碎沙和麩曲碎沙。

      

      

    同樣是翻沙,根據母糟的不同,又可分為茅臺翻沙和其它翻沙。前者如循環產投公司的翻沙酒。

      

    同樣是麩曲,也可以分為細菌法麩曲和酵母法麩曲。

      

    還有大名鼎鼎的『竄酒』呢?這一工藝,無論是『生串』還是『熟串』,工藝和產品雖然都符合國標,但不被主管部門和行業認可,我們不把它列入醬酒之列。

      

    目前,中國醬酒產能約90萬千升。

      

    2022年總產量將達60萬千升,其中渾沙產量約40萬千升,碎沙不少于20萬千升,翻沙、麩曲約2萬千升(其中茅臺循環產投公司翻沙產量預計約5000千升)。

      

    盡管『竄酒』遭到了強力整治,但是,2022年其實際產量預計不少于20萬千升。

      

    這筆不同工藝醬酒的產能、產量賬,可能將令一些人驚掉眼鏡

      

    本文來自互聯網,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免費咨詢
    免費獲取加盟資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