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二三線品牌酒中,汾酒屬于非常親民的品牌。雖然有高大上的酒鬼青花50,但是在幾十塊錢的價位里,確實有很多適合大眾口糧的產品。前面說過,汾酒的玻璃瓶出口就是其中之一。今天我就來評價幾款幾十元價位的汾酒產品,說說它們的質量水平。
在出口白酒系列中,有一種價格和玻璃瓶差不多的白酒,就是白瓷瓶出口白酒。說到白瓷瓶出口白酒的質量,很多酒友都咨詢過,我沒有回答你,因為我當時沒有喝過這種白酒。最近在網上買了一瓶出口汾酒的白瓷瓶。此酒生產批次為20190703,酒精度為53。酒香撲鼻,酒香純正,面粉味、蜂蜜味、青蘋果味、豌豆味協調得很好;在品嘗上,這款酒口感清爽,香氣挺拔,面粉味濃郁,青蘋果和豌豆味和諧平衡。既不能太淡讓酒顯得單調,也不能太濃讓酒顯得精致。中途酒喝完,干凈利落,沒有一絲馬虎。酒體和香氣和諧,沒有頭重腳輕的感覺。該酒整體品質與玻璃瓶出口汾酒相同,基本體現了汾酒清香的特點。這款酒的品質明顯優于同價位的傳統渠道產品,與百元香渠道的產品相比基本沒有壓力。
除了出口汾酒,55黃蓋汾酒也是好酒。我的55黃蓋粉是20191017批次950ml酒。酒香四溢,香味純正,積極向上。是面粉、蜂蜜、弱青蘋果、豌豆的復合香味。品酒上,這款酒在口中偏甜,香氣上升,但舌頭兩側有輕微的刺痛感。中途封酒,酒香干凈,不馬虎。這款酒整體質量不如出口汾酒,應該是用基本純糧酒勾兌。所以酒有刺感,酒香不夠飽滿,香味的環繞感不夠。
說到55黃蓋汾酒,起初我以為它的質量和53黃蓋汾酒一樣。后來對比品鑒的時候我錯了。55黃蓋汾酒的質量明顯優于53汾酒,53汾酒的氣味與55汾酒相似。但是入口中間收割太快,白酒頭重腳輕,整體感覺不好。
說到55汾酒,我還喝了一款用帶金屬蓋的玻璃瓶包裝的珍芬汾酒合集。我手里這個是20200421批酒。酒香撲鼻,此酒香氣與950ml黃蓋粉相似,但其主香的面粉味略濃;在品鑒中,葡萄酒入口香氣濃郁,入口香味的環繞感較好,但舌頭兩側仍有輕微的辛辣感。葡萄酒在中間收口,結尾干凈涼爽。950ml的主酒質量略好于黃蓋汾酒,但個人認為這兩種白酒所用基酒的等級是一樣的,只是不同批次的等級略有不同而已。其實對于白酒來說,同一品種不同批次的白酒質量不可能完全一樣。畢竟每批生產的白酒質量都不一樣,可能是窖(窖)、車間、季節等因素造成的。在某種程度上,鉤子實際上是在縮小它們之間的差距,但不可能把這種差距縮小到零。至于珍藏的真品酒,雖然批次更新,但由于季節和氣候溫度更好,該批次釀造的酒可能更好,所以基酒整體水平略好,這也導致了兩個產品的品質略有差異。總的來說,我個人認為同批次55黃蓋粉和汾酒真品的質量應該是一樣的。
整體來看,這三種汾酒出口汾酒的品質較好,20年采集的真品汾酒品質略好于19年采集的950ml黃蓋汾酒。對于這三款酒來說,從風格上看,出口白酒屬于柔和淡雅的大曲清香型白酒,酒體沒有面粉味那么濃郁,口感側重于甜柔的展現。相比之下,兩種55度的酒鬼酒更烈,入口面粉味更突出;從性價比來看,出口汾酒性價比最好。其他兩款酒的性價比雖然略差,但相比傳統香型產品還是不錯的。畢竟是非傳統渠道銷售,基本不做廣告,所以這款產品放棄了很多渠道和廣告利益,也降低了酒的溢價。從價格上看,這三款酒基本都是50元左右的價位。這個價位比較適合大眾,對于大眾日常口糧和一般聚會都是不錯的選擇。畢竟這三款酒不僅品質好,品牌和號召力也不錯。最后,關于我對這些白酒品質的理解,作為飲酒者和行業的你怎么看?歡迎在留言區留言,大家一起探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