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酒水品牌

    五糧至尊老酒價格,瀏陽河老酒珍品52度價格圖片

    酒易淘 酒水品牌 2022-09-01 12:45:53

    品牌名稱:醬香白酒加盟 所屬行業: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資:10~50萬元 投資熱度:

    加盟意向:1634 門店數量:534家

    索要資料 查看詳情

      

      題記:沒有比我們的白酒更活躍的商品市場了,它總是被毛烏粉所主宰。30年來,白酒行業的領帶已經成為全社會的第一紅利場。但大賺的不是酒廠,喝酒的人都在喊:“花錢買茅臺,喝老村長品質的酒”。這不是正常的格式,紅利應該屬于生產者和消費者.在這樣一個暴利行業,兩端應該享受沒有受益。誰賺了錢?或者是誰在掏空我們的口袋?讓我們往下看:   

      

         

      

      貼牌生產,年份,酒鬼酒:――貼牌酒是開疆裂土利器。三駕馬車市場   

      

      我用了八篇長文來解釋白酒中的酒鬼酒,名牌酒,年份酒,低檔酒。在這里,我們要一個一個的掰。   

      

      品牌酒最早是五糧液開始做的,一直不接受。各大酒廠爭相跟進,運營內容日新月異。   

      

      2004年8月,我和朋友去成都拜訪她的好朋友,一個叫阿爾泰集團的家族的掌門人。那天晚上去了青城山,坐在一條河邊喝酒納涼。話從五糧液說起。他在1995年與五糧液洽談合作,設計運營模式,花了一年時間組建和培訓營銷團隊,然后在1996年派他的一個副總裁帶隊去北京開展業務。于是,白酒行業開始掛了。他的新模式是貼牌,第一個是“金六福”。只是這位副總把金當成了自己的財產,他的朋友笑著說:“他還買了我的賬,還承認自己是漢奸”。   

      

         

      

      后來才知道,五糧液1994年就開創了這個模式,是借鑒其他商業的OEM,“買斷品牌”和“總經銷”。其中的買斷品牌演變成了“貼牌”,“總經銷”演變成了“產銷分離”。成了至今已經20多年的白酒行業主體商業運作模式。   

      

      烙印酒的意義就像孫悟空的猴毛。本來一只猴子拔了一把毛,還擔心數量不夠。它在嘴里嚼碎了再噴出來,于是瞬間擁有了無數個分身。酒廠的經營自古以來都是自產自銷,自己釀酒自己賣。有了代工,模式就完全改變了。一個酒廠通過代工獲得“分身”,需要多少就有多少,一個酒廠變得眾多,收益是以前的無數倍。這個新的模式,就是“產銷分離”:釀酒的不賣酒,賣酒的不釀酒。   

      

      ――年份酒是大幅漲價利器。   

      

      白酒的正常利潤和售價都是從成本和稅金中扣除的。因為白酒的稅率高于一般商品,所以白酒的毛利率更高,約占成本的100%。一斤酒,總生產成本10元,零售價20元。但是自從主機廠誕生了產銷分離的模式,白酒市場從一個利益集團變成了兩個利益集團,生產者的利益被分了一部分。賣酒的是真正的商人,他們出現的最終目的是為了保住壓低出廠價,抬高銷售價,擴大自身利益.   

      

         

      

      因此,從生產成本到零售價格的差價很大。本來酒廠賣20元,現在貼牌賣30元,或者更高。酒廠零售吃不下去了,想著從中切割利潤。1997年,古井貢酒發明年份酒,推出原漿酒,十年了,還沒賺到錢,就因為王小金種的,賠了。然而,這一理念被茅臺發揚光大。2004年高調推出5款年份酒,10年、15年、30年、50年、80年都成為年份酒。五糧液緊急跟進,隨后白酒全部跟進。整個行業都是年份酒,有的酒鬼酒還標了年份酒。   

      

      所謂年份酒,其實換個說法,只是指作為調味酒的商品酒,酒還是原酒。大家都知道,白酒出廠前,要進行一些老白酒的勾兌和調味。這樣整個酒就變成了老酒的一小部分。既然是老酒,自然貴。通過這一招,酒廠有充分的理由提價。老酒一定比新酒貴吧?酒廠賺了,滋潤多了。然而,這一招被賣家無限利用,養肥了他們。比如茅臺酒出廠價969元,終端價3000元。   

      

         

      

      ――酒精酒是擴大利潤空間的利器。   

      

      酒精撐不過三天三夜。盡量壓縮這里的空間。我國從1949年開始的頭幾十年,突出的問題是糧食短缺。所以從1954年到1992年,實行了39年的統購統銷制度。白酒是食品消費大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白酒生產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節約糧食,所以思路是利用非糧食作物生產酒精,然后加水釀造白酒。我沒有想到這種權宜之計,卻被業界發現了,尤其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權宜之計具有極其暴利的特點:   

      

      生產成本最低。至今每斤酒的材料2元,沒有生產周期,勾兌設備極其簡單;   

      

      產品定價最活躍,最低10元以上,完全占據了全國基數最大的最低檔消費空間,大部分中檔消費空間,很多高檔酒也采用酒鬼酒工藝;   

      

      最大利潤率。兩塊木頭   

    料成本,賣10塊錢就是5倍的毛利率,賣100塊就是50倍的毛利率。

      

      

    所以,白酒市場成了酒精酒的一統江湖,占有率在90%以上。

      

    “帶頭大哥”茅五汾――茅臺酒打天下的三大法寶。

      

    ●做渠道。最早的茅臺銷售模式,是“計劃+批條”。1998年以前,產品按照計劃,調撥給地方糖煙酒公司,再就是小部分的批條子零售。可是這時候糖煙酒公司已經自顧不暇,沒錢進貨,逼著酒廠自己找出路。1998年,茅臺年銷售任務2000噸,上半年完成不到30%,情急之中,四處出擊,建立固定銷售伙伴關系,制定合作條款。提前完成了全年銷售任務,比上年增長13%,從此有了后來的經銷“渠道”,包括電商。

      

      

    ●加盟。把加盟和貼牌融為一體,成就最有效的分身營銷術。渠道建成后,巨大的利益刺激其迅猛發展,產量就嚴重不足。擴大產量不好做,那就擴大產品。產品哪里來?用加盟的路子繁殖子公司。于是,茅臺大旗下,迅速多了一眾小彩旗迎風飄飄。

      

    ●提價。1988年我國放開名酒定價權,茅臺率先大幅度提價,由1980年的每瓶8元,漲到1990年的200元。1997年全面放開白酒定價權后,茅臺酒2000年小漲到220元,到了天花板。2004年得以年份酒助力,漲價有了正當借口,一路開掛。2010年出廠價499元,零售650元,2019年出廠價969元,建議零售價1499元,終端價就不說了。

      

    ――五糧液打天下三大法寶。

      

    ●提價。1988年放開名酒定價權,五糧液跑在最先,步步領先,1994年超過茅臺,第一次坐上白酒老大寶座。

      

      

    ●貼牌。首創。最早的是五糧春、五糧醇、金六福、瀏陽河等幾個牌子。經歷過的人都知道,那時候這幾個牌子的酒確實好喝不貴。不愧是首創貼牌人,五糧液最鼎盛時期,子品牌超過千個。

      

    ●多種經營。2000年起,五糧液有了足夠的實力,在堅持做好主業的同時,大跨度進入了藥業、電子、機械設備和運輸等多個領域,并獲得成功。據2018年財務數據,當年集團總營收931億元,白酒之外531億元。

      

    ――汾酒打天下三大法寶。

      

    ●名氣。汾酒是我國名氣最大的,這多年也成就在名氣上。從1952年第一次國家名酒評比上榜,蟬聯到最后一期。

      

      

    ●建分廠。1984年國家放開了白酒糧食市場后,汾酒借機發力,采取各地建廠的擴張策略,到1985年產量就達到8000噸,穩居白酒老大,還一坐10年。

      

    ●降價。與其他名酒不斷的拼命漲價相反,汾酒采取的市場策略卻是降價,開始于1993年。當年的白酒市場,一方面國家放開了定價權,另一方面糧食也有漲價,生產成本提高。整個白酒行業在五糧液和茅臺的帶動下,想著法子漲價。汾酒出于擴大和穩定中低端市場的愿景,把自己的產品價格不漲反降。目前看來,這是招臭棋,從此失去高端名酒的身份地位,永遠落了下來。

      

    市場呼喚白酒“貨真價實”――白酒市場靠近萬億元級。

      

    據公開數據顯示,我國2017年產量1198.06萬千升,實現銷售5654.42億元,完成利潤1028.48億元。同期相比,產量增幅6.86%,利潤增長35.79%,說明白酒漲價幅度繼續加大。在這樣的行業利潤推動下,根據這幾年發展軌跡,白酒市場規模,將會在5年內,達到萬億元級。

      

      

    ――高端白酒市場在發生變化。

      

    主要反映在高端品牌。3組數據:

      

    ●2017年高檔白酒市場份額里,茅臺占63.5%,五糧液占25.9%,國窖1573占5.6%,其他占5%;

      

    ●2018年高檔白酒實現銷售5363億元,利潤1250億元,分別增長12.88%和29.98%;

      

    ●2018年,全國白酒市場份額,高檔白酒占34%,6年前還是18%。

      

    從某種意義上說,高端白酒是糧食酒的代表,意味著市場格局里,酒精酒在退縮,糧食酒在挺進,“貨”在向“真”的路子走去。

      

      

    ――低端白酒市場也在發生變化。

      

    以光瓶為標志的低端酒,當下市場規模在650億元左右,之前幾十年被酒精酒所絕對擁有。如今卻在發生變化,紅星二鍋頭、汾酒等大廠名牌純糧酒在悄然回歸,30-50元的產品信譽度不斷提高。煩透酒精酒的喝酒人,終于有了開心的理由,能喝到純糧的口糧酒了,還是老牌子,喝著放心。從發展趨勢看,10元左右的糧食酒也會很快出現。算經濟賬,農村大米小曲酒,材料成本2塊錢,光瓶包裝,總的成本4元左右,完全可以做到10元以內的零售價,就看酒廠愿不愿意做了。

      

    ――題后記:白酒數據之外的數據。

      

    本文的落腳點,就是要讓大家知道這個白酒統計數據之外的數據。前面提到的公開數據,是來自于酒企的統計,不是市場的終端狀況。譬如說,茅臺公司2018年營收736.39億元,賣酒約8000萬瓶,就是每瓶969元出廠價。按著市場終端價2400元每瓶計算,真正的銷售額就是1920億元。也就是說,消費者買酒的1184億元,并不在茅臺公司的統計數據之內。我們買每瓶酒花了2400元,茅臺公司只統計有969元,少了1431元。

      

      

    這就是白酒的暴利所在。所謂的白酒要回歸“貨真價實”,都不很容易。如今貨真有回歸跡象,價實卻很渺茫。但是換個角度看呢?也不是做不到,譬如白酒營運模式再回歸到“自產自銷”,拋卻“產銷分離”,這一大塊冤枉錢我們就不會再掏。買一瓶茅臺酒969 元,不會再多掏1431元。這才是消費者想要的。再說了,如今交通物流這么發達,完全可以實現產品的廠家與買家直達,真的還需要中間環節來攫取大半的酒錢么?

    免費咨詢
    免費獲取加盟資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