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酒水品牌

    有名的青花瓷文物,有名的青花瓷歷史文物

    酒易淘 酒水品牌 2022-09-03 20:21:15

    品牌名稱:醬香白酒加盟 所屬行業: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資:10~50萬元 投資熱度:

    加盟意向:1634 門店數量:534家

    索要資料 查看詳情

      

      “素胚勾勒青花畫筆,瓶里描繪的牡丹像你初妝的煙雨.天藍色,我在等你。月色打撈,結局暈。比如傳世的青花瓷。你的眼睛在微笑。”   

      

      當時這首青花瓷的歌詞讓很多人落淚,如今卻成了幾代人的回憶。我第一次知道《青花瓷》是因為這首歌。后來我陸續了解了一點青花瓷,但我一直以為青花瓷是從元代開始燒制,并且也是在元代達到頂峰的。問過身邊的一些朋友,大部分都是這么想的。其實我們都誤解了青花瓷的發展。根據現代考古學,事實證明早在唐朝時就已經有了青花瓷,宋代也有青花瓷的燒制。   

      

      

    唐朝的青花瓷

      

      

       唐代青花瓷磚   

      

      南京博物館有唐代青花瓷片,出土于江蘇揚州師范學院唐城遺址。此外,浙江杭州、河南洛陽等地也有出土唐代青花瓷,但很多都是青花瓷的殘片。鄭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有一件完整的唐代青花塔罐,是典型的佛教用品,青花裝飾有伊斯蘭風格。此塔罐出土于鄭州市尚潔區唐墓。   

      

      唐青花塔罐圖   

      

      這種青花瓷顯然還很難稱得上精美,紋飾粗糙,瓷質較差。唐朝燒瓷不好嗎?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但是青花瓷被忽略了。唐代的制瓷水平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但最流行的還是“南青北白”。“南青”是南方越窯的青瓷。唐代越窯燒制的青瓷胎細膩精致,釉色晶瑩剔透。唐代文學家陸羽曾在《茶經》中評論說:“瓷玉越多,瓷冰越多。”   

      

      寧波博物館藏岳青瓷   

      

      “白貝”是指北方邢窯的白瓷。邢窯在中國陶瓷發展史上占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陸羽對邢窯瓷器也給予了很高的評價:“邢窯銀”、“邢窯雪”。   

      

      興白釉壺,故宮博物院藏   

      

      唐代制瓷形成了“南青北白”的牢不可破的局面,青花瓷根本沒有得到哪怕一點點的重視。   

      

      

    宋代的青花瓷

      

      

       宋代青花瓷件   

      

      宋代青花瓷壺   

      

      如果說唐代的瓷業是“南青北白”,那么到了宋代,就有了很多名窯。用“百花齊放,百家爭鳴”來形容也不為過。那么,在如此繁榮的瓷業中,青花瓷是沒有一席之地的。其實很好理解。看看宋代五大名窯。汝窯、關窯、葛窯、鈞窯、定窯,這些大窯生產的瓷器多為玉色,色澤清亮,清澈悅目,有一種極簡之美,符合宋人所追求的清幽淡雅。青花瓷的美無疑是耀眼的,顯然不符合宋人的審美,因此也難有市場。   

      

      宋代汝窯青釉的輪洗,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宋代官窯瓷器   

      

      

    元代的青花瓷

      

      

      馬未都老師曾經說過,““元青花一誕生就是巨人。””的話很對,這在只是在元代,青花瓷并非是當時瓷器的主流,甚至難有一席之地。."很多人都不知道,很多人誤以為青花瓷在當時社會是廣受歡迎的。元代青花瓷的命運和一些著名畫家的命運類似。他們雖然技術嫻熟,但總是要等到“死亡”多年后才被世人接受。而元代的青花瓷在歷史上已經被遺忘很久了。   

      

         

      

      大維德基金會收藏的這對青花花瓶,是元代青花瓷研究的起點。在這對藍白相間的瓶子上,有一段話:“.至正十一年四月,的好日子……”十一年(公元1351年)是元朝末代皇帝的年號。   

      

      上世紀20年代,這對花瓶一出生就被視為贗品。由于這是在因為在當時“青花瓷誕生于明代”是通識。,的情況下,青花瓷標明為元代是自然承認的   

    發表了一篇名為《明代以前的青花瓷器:一對元代紀年的瓷瓶》的論文。漸漸的,有更多的學者也終于意識到元代也是有青花瓷的。

      

    2005年有一件名為“鬼谷子下山”的青花大罐在倫敦佳士得拍賣,最終成交價為2.3億。

      

    元代鬼谷子下山青花大罐

      

    就目前發現的歷代青花瓷來看,唐宋青花瓷制作粗糙,但是元代的青花瓷,尤其是元后期,已經能燒制出精美的青花瓷。

      

    元青花瓷,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燒制出精致的青花瓷需要滿足至少3個條件,即瓷胎的白度、透明釉、上好的青花料。元代的景德鎮剛好能實現。宋代后,景德鎮的優質瓷石資源基本耗盡,然而“山重水復疑無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它在元代時發現了高嶺土,并配制出了高嶺土+瓷石混合后的“二元配方”,大大提升了瓷胎的硬度及白度。而優質的青花料產自波斯,這一點蒙古人的鐵騎也為景德鎮實現了。透明釉自是不在話下,因此,在技術上景德鎮已能燒制出精良的青花瓷。然而,青花瓷并未受到官方的重視。元代統治者似乎更喜歡金銀器,畢竟元代的統治階層本是屬于游牧民族,在馬背上征服天下的時候,金銀器似乎更方便耐用,瓷器太脆弱了。

      

    元代統治階層當然也使用瓷器,只是元代的官方用瓷多為白瓷。被廣泛認知的是一種名為“樞府瓷”的白瓷,之所以叫“樞府瓷”是因為瓷器的底部有“樞府”二字,樞府就是軍事機構樞密院。元代的很多優質青花瓷更多是用于出口。據說,目前存世的青花瓷收藏最多的是伊朗與土耳其。土耳其的托普卡帕皇宮內就有40件左右的青花瓷。

      

    土耳其托普卡帕皇宮元代青花瓷

      

      

    可惜,聲名遠播的元代青花瓷在國內卻并沒有受到重視,沒能得到統治者的青睞。這個“巨人”終究是要再等一等。

      

    明代青花瓷

    元代的青花瓷雖然并未受到統治者及社會的廣泛喜愛,然后卻在技術上為后面青花瓷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青花瓷在明初也是不受待見的。到了明永樂、宣德時期卻大放異彩。為何在唐、宋、元不受重視的青花瓷能在宋代迅速贏得市場?

      

    相信很多人已經猜到了。瓷器的發展和統治者的喜好脫不開關系。青花瓷上我們肉眼所見的藍色,在封建社會的歷朝歷代就不受重視,元代統治階層最喜歡的顏色也是白色。即使是在青花瓷大為發展的明代也并沒有以藍為貴。但是,明代的統治者卻喜歡藍色色調的青花瓷。這對當時制瓷業的影響是顯著的。“上有所好,下必甚焉”,皇帝的審美很能影響一個時代的審美,同時很多時候也能代表一個時代的審美。

      

    永樂青花瓷壓手杯,北京故宮博物院藏

      

    據史料記載,宣德8年,統治者一次性就下達了數量為443500件的生產任務。由此也可見,青花瓷在當時已經能大批量生產。想要贏得市場,是否能批量生產也是一項關鍵的因素。同時,明代時鄭和曾多次下西洋,有猜測說鄭和在每次遠航后,返程時很可能也帶回了蘇麻離青。

      

    宣德時期的青花蟋蟀罐

      

    充足的原材料、技術的完備、統治者的喜愛,明代的青花瓷發展可以說是萬事俱備,想不走向輝煌也難呢!

    免費咨詢
    免費獲取加盟資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