梵高苦艾酒
你可能聽說過苦艾酒,甚至聽說過它能讓人產生幻覺。再加上這款酒是鬼魅般的綠色,各種傳言賦予了苦艾酒神秘而傳奇的色彩。
不可否認,歷史上一些偉大的藝術家,如畢加索、梵高、海明威等人,都對苦艾酒著迷,可以說是他們的靈感繆斯。有人也因此猜測,可能正是因為苦艾酒有致幻作用,才激發這些著名藝術家創作出偉大的作品?
但是,這是真的嗎?苦艾酒真的會讓人產生幻覺?我們對苦艾酒的了解有多少是真的,有多少只是道聽途說?
苦艾酒外號“綠仙女”
什么是苦艾酒?
苦艾酒是一種酒精含量非常高的蒸餾酒。酒精含量通常在ABV55-75%之間。
傳統的苦艾酒是用大茴香、小茴香、艾草以及其他幾種草藥和香料蒸餾而成,苦艾酒主要有兩種類型,即瑞士/法國風格和捷克/波希米亞風格。
最早的瑞士或法國苦艾酒是最正宗的苦艾酒,因為苦艾酒本身就是在法國邊境的瑞士發明的。這種苦艾酒質量更高。上面提到的原料會用酒精浸泡一段時間,然后蒸餾。蒸餾酒可以直接貼上“白苦艾酒”(Blanche或lablue absinthe)的標簽出售。
然而,大多數廠家會在蒸餾酒中加入藥草,比如艾草和牛膝草,為苦艾酒增色。我們最常見的綠色苦艾酒來自這些草藥中的葉綠素。這種標志性的綠色也讓人把苦艾酒稱為“綠仙女”。
有的廠家還加一些花來上色,于是就有了罕見的粉色苦艾酒。
第二種是捷克或者波希米亞的苦艾酒。這種苦艾酒在拼寫上也不同于正宗的苦艾酒,用“absinth”(末尾少了一個E)表示。這種苦艾酒不是將酒精浸泡在草藥中蒸餾出來的,而是人們所說的“冷調制苦艾酒”,即在糧食白酒中加入一些香精、色素和糖,混合后制成類似苦艾酒的利口酒。
由于制作更加方便快捷,而且原料成本更低,這款苦艾酒的價格也更便宜。另外,這種苦艾酒不像瑞士苦艾酒那樣含有真正的茴香,所以沒有那種復雜而獨特的味道。
所以很多苦艾酒愛好者鄙視這種投機取巧,甚至稱之為廉價假貨。
苦艾酒的歷史起源
苦艾酒的確切來源不得而知,但用酒精浸泡過的苦艾很早就被用作藥物了。“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用它來治療痛經、風濕病等疾病,而古希臘人則認為它有助于孕婦分娩。
鮮艾草
像其他烈酒一樣,含有茴香或苦艾的蒸餾酒可以追溯到中世紀,由創新的煉金術士和化學家發明。然而,最早有記載的類似苦艾酒的烈酒誕生于18世紀末19世紀初。同時,這一時期還形成了許多其他類型的利口酒。
到19世紀中期,苦艾酒變得非常流行,尤其是在歐洲大陸,法國和瑞士成為最著名的苦艾酒生產和消費中心。
演示如何飲用苦艾酒
據歷史研究所介紹,19世紀40年代駐扎在北非阿爾及利亞的法國士兵用艾草治病驅蟲。他們還喜歡在葡萄酒中加入艾草,這不僅減少了苦味,還給他們帶來了急需的興奮。士兵們回到法國時,還帶回了這種叫“綠仙女”的苦艾酒。
苦艾酒聲名鵲起,在巴黎很受歡迎。到了19世紀60年代,每天下午5點甚至是專門喝苦艾酒的時間,這被稱為“l'heure verte”,也就是“綠色葡萄酒時間”。
雖然不同社會階層的人都喜歡喝這種酒,但苦艾酒與藝術家、波希米亞人、新藝術運動和現代主義的關系尤其密切,在新世紀之交更加出名。
埃德加1876年的畫作《苦艾酒》
苦艾酒真的讓人產生幻覺?
英國著名作家奧斯卡王爾德曾說,在酒吧里喝了苦艾酒后,他覺得自己的腿刷過郁金香。
因此他留下這樣的文字:“在喝了第一杯苦艾酒之后,你看到的任何事物都成為你想要看到的樣子。但是喝過第二杯之后,你看到的任何事物又都不是你想要看到的樣子。喝到最后,你才發現這些事物原本的樣子,而這真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情。”
奧斯卡王爾德
像他這樣的怪誕天才們更加深了人們對苦艾酒致幻作用的深信不疑。
其實喝苦艾酒并不會讓我們產生幻覺,只不過隨著苦艾酒在歐洲大陸的迅速風靡,以及日益興起的禁酒運動,還在代表窮人的工人階層很受歡迎,它也就成為黑子們妖魔化和詆毀的目標。
黑子們說苦艾酒有一種神秘的驅動作用,會讓飲用者變得狂躁,甚至發瘋,引發各種犯罪行為,黑子們形容它”讓男人成為兇猛的野獸,讓女人成為犧牲品,讓嬰兒退化。破壞家庭,毀滅國家的前途。”
而19世紀法國精神病學家瓦倫丁馬南(Valentin Magnan),他也是苦艾酒的黑子,提出苦艾酒會讓人產生幻覺的觀點。
馬南對一些酗酒者進行了研究并錯誤地總結出:長期喝苦艾酒的人比喝其他酒的人有更嚴重的健康問題,比如導致幻覺和痙攣。他認為是酒液中所含的苦艾油,具體說是苦艾油中的一種化合物“苦艾腦”讓人產生幻覺!
苦艾酒就此成為眾矢之的,接著1905年臭名昭著的瑞士農民謀殺案最終將它定性為讓人精神錯亂的“綠色魔鬼”。
當時,瑞士農民讓蘭弗瑞(Jean Lanfray)醉酒后在家中殺害懷孕的妻子和女兒,警察發現他在行兇前喝了很多酒,其中就有一小部分苦艾酒。
按理說這種謀殺案一般會從犯罪人心理和行為來歸因,或者就算是喝酒的原因,也得說他喝得更多的其他酒啊。但是,由于苦艾酒“致幻”的傳說早已深入人心,它被判定為這次案件的罪魁禍首!
這樣的判決結果更引起了人們對苦艾酒的恐懼,1908年左右許多歐洲國家全面禁止生產和銷售苦艾酒,1912年美洲一些國家也發出禁令。
悲催的苦艾酒就此被封殺將近一個世紀之久!直到2000年,苦艾酒在法國才再次合法化,而美國到了2007年才合法化。
畢加索畫作《喝苦艾酒的人》
另外,讓苦艾酒致幻的謠言四起的原因是,苦艾酒所含的艾草中確實有一種致幻劑,就是前面馬南所說的化合物“苦艾腦”。不過,意大利美食中經常用來調味的牛至葉也含有“苦艾腦”,怎么沒聽說要禁止人們食用牛至葉呢?
過量攝入“苦艾腦”會引發抽搐,但是在苦艾酒的生產過程中,蒸餾結束后,其實酒液中所含的“苦艾腦”量非常少了,根本構成不了什么威脅。
也就是說,一個人要喝非常非常多的苦艾酒,攝入的“苦艾腦”量才會超標,不過在此之前,早就會因為飲酒過量酒精中毒而死!
2010年最新的研究得出結論,當初馬南的研究以及苦艾酒與幻覺之間的聯系是錯誤的。記錄的任何由苦艾酒導致的幻覺或抽搐其實都是過度飲酒,或者是喝了用不純的酒精或有毒的色素制成的苦艾酒。
當初不明所以被封殺苦艾酒終于得以正名,重新回歸大眾視野,成為大家關注的焦點。
苦艾酒的正確喝法
喝苦艾酒最傳統最老派的方式是用下圖這種經典的法國式酒具,這種喝法也簡稱為“巴黎法”。也就是先在酒杯中倒一點苦艾酒,然后在酒杯上面放一個鏤空小勺,在小勺里放一塊方糖,接著往方糖上慢慢倒或滴一些冰水。由于苦艾酒的酒精度很高,很多ABV酒精度高達70%度,因此,一般水和酒的比例為3-5:1。
而且,在兌水的過程中,你還會看到酒杯中酒液顏色的變化。因為苦艾酒中的茴香油不能溶于水,所以兌水稀釋時,茴香油會慢慢分離出來,使原本透明色或綠色的苦艾酒變成乳白色。
當你看到這種奇特的現象時千萬別驚訝,而且常常也被用來檢驗苦艾酒的真假。
另外,還有一種比較現代的“波希米亞法”。也就是先將方糖沾上酒精,然后在勺子中點燃后扔進酒杯中,苦艾酒也會燃燒起來,接著再倒一些冰水來澆滅火焰。
這種喝苦艾酒的方法看起來很酷,有點表演的噱頭,很多純粹的苦艾酒愛好者都不太支持這種方式。在電影《來自地獄》中,船長約翰尼德普變成愛喝苦艾酒的警員,他就是用這種方式喝苦艾酒。
不過,這兩種都是比較經典的喝苦艾酒的方法。后來隨著雞尾酒的興起,禁令解除后苦艾酒也被調酒師們用來調制各種雞尾酒。
因為苦艾酒有明顯的苦味和草藥香味,所以像菲奈特布蘭卡這樣的苦味酒一樣用于調雞尾酒,比如著名的“僵尸雞尾酒”(Zombie)就可以用苦艾酒調制。
咖啡苦艾酒雞尾酒
海明威最愛的苦艾酒雞尾酒名為“死在午后”(Death in the Afternoon,也是他的同名書籍),這種雞尾酒是在香檳杯中倒一點苦艾酒,然后再倒滿香檳酒。
除此之外,著名的夜宵搭檔“薩澤拉克雞尾酒”(Sazerac)也是用苦艾酒調制。
好了,苦艾酒不能讓人產生幻覺,你還想嘗試一下嗎?
歡迎關注@七七小酒窩,一個喜歡喝葡萄酒、吃辣、寫文章、打籃球的高個子姐姐,專注分享葡萄酒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