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蘇教版三年級下冊教案7。水中的植物
【教材分析】
本課程以水環境為研究對象,以水生植物為認知對象,通過觀察、討論、動手探究、閱讀等一系列活動進行研究。本課程的教學內容分為五個部分。
第一部分展示了池塘中各種水生植物的生活場景。在介紹其名稱的同時,引導學生觀察這些典型植物的形態,以及它們是生活在水中、表面還是底部,從而確定本課的研究對象。
第二部分,以還原的人工水環境——水族箱為觀察對象,啟發和鼓勵學生提出自己感興趣的問題,為下一部分打下基礎。
第三部分以探究為主要形式,研究特定水生植物適應水中生活的能力,由三個動手活動組成。首先,探索水葫蘆漂浮的秘密。包括提出假設和驗證假設的過程。驗證方法是將水葫蘆按入水中放開,用手擠壓水葫蘆莖,將水葫蘆莖折斷。三種方法依次采用,寓意從發現現象到發現原理的過程。活動2。觀察金魚藻的特征。建議的理由和實驗驗證
驗證活動是觀察金魚藻在攪拌水時和加水后的表現。活動3。切開荷花的葉柄和地下莖,觀察其特征。也有猜測和實驗驗證的原因,驗證活動是切下荷花的葉柄和地下莖進行觀察。這些活動為學生總結水生植物的結構特征鋪平了道路。
第四部分,通過閱讀紅樹林適應海水環境的信息,讓學生了解一些生活在海水環境中的植物的特點,重點是根系的作用和呼吸方式。這一部分和前三部分一起構成了了解水生植物的內容。
第五部分,在學習種植睡蓮的過程中,了解睡蓮適應水環境的特點。這是一項推廣活動。這本教材以圖文結合的形式介紹了睡蓮的種植方法,展示了睡蓮從種子到發芽,再到生長的情況。課后指導學生種植睡蓮,進一步了解水生植物適應水環境的能力。
【學情分析】
初三學生或多或少意識到了生活中植物的多樣性,高一下學期也學了《多姿多彩的植物》。在此基礎上,學生會產生更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他們希望回答諸如“各種植物是在哪里生長的”、“為什么會這樣生長”等問題。大部分三年級的學生對水中的植物不熟悉。他們只知道荷花和蘆葦,對其他的知之甚少。在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認識這些水生植物,并讓他們描述水生植物的形態特征。
【教學目標】
知識:
1.了解一些生活在池塘中的水生植物及其外部形態特征。
2.了解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的原因。
3.知道紅樹林適應海水環境的結構,有很多支撐根和呼吸根。
科學探究:
1.能夠運用感官,選擇適當的工具和儀器,觀察和描述水生植物的外部形態特征和現象。
2.根據證據,可以運用分析、比較、推理、概括等方法。分析現象,找出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的原因。
科學態度:
1.可以被好奇心驅使去探究水生植物生活在水中的原因。
2.在探究過程中培養學生合作共享的科學態度。
科學、技術、社會和環境:
1.了解水生植物對人類的影響,認識到人與自然應該和諧相處。
【教學重點】
了解一些水生植物的結構特征。
【教學難點】
準確描述池塘中水生植物的形態和生長位置。
【教學準備】
材料:水果刀、托盤、關于相關植物的圖片和視頻資料。
組材料:透明水箱,
給我看謎題:身體白白的,尸體埋在泥里,水面上開著粉紅色的花,秋天吃完了挖出來。
(答案:蓮藕)
2.老師:你們太棒了!沒錯,就是蓮藕。眾所周知,蓮藕生長在水中。你知道水里還有哪些植物?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水里的植物》。(揭示主題《水里的植物》)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設計】
1.老師:蓮藕是蓮花的地下莖,一般生活在池塘里。我們去池塘看看水生植物吧。(課件展示:書第18頁池塘植物圖片)
生:蓮花。
生:我知道蘆葦在左岸。(板書:蘆葦)
生:海藻在水底。
老師:它的學名是金魚藻。(板書:金魚藻。)
老師:現在從下到上把我們的注意力集中在這里。這種生活在水邊的植物叫做香蒲。(板書;里德。)
老師:接下來,我們來認識一下這些漂浮在水面上的東西。
植物。這是菱,我們平時吃的外殼黑黑的、果肉白白的菱角就是這種植物的果實。在菱的旁邊,這種水生植物叫做水葫蘆。(板書:菱、水葫蘆。)2.師:這些植物的生長位置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的生活在水里,有的在水面上。
師:沒錯,像水葫蘆、菱漂浮在水面上,蓮生長在水中,金魚藻則生長在水底,而香蒲和蘆葦生長在水邊。(板書:水面、水中、水底、水邊。)
3.師:它們的形態有什么不同呢?
生:有的葉子大大的、圓圓的,有的葉子細細長長的。
生:香蒲的莖是長的、直的,金魚藻的莖是彎曲的。
師:大家都觀察的很仔細!是啊,這些植物的形態各不相同。
[設計意圖:通過觀察,讓學生直觀感知水中的植物呈立體分布,聚焦研究對象。]
三、觀察水族箱,提問題
1.師:如果能現場觀察這些水生植物該有多棒啊!受我們生活環境的限制,我們沒辦法去池塘進行實地觀察,不過我們可以借助水族箱來進行觀察。水族箱是縮小化的人工水環境。接下來我們來欣賞水族箱里面的美景,請同學們邊欣賞邊思考:“對水族箱里的植物,你有哪些疑問呢?”(課件出示:不同水族箱的圖片)
2.學生提出疑問。
師:看了這么多的水族箱,相信你們的心理應該都有小小的疑問吧!你們想了解水里的植物哪些方面呢?
生:水里的植物也要呼吸嗎?
生:漂浮植物是怎么飄在水面的呢?
生:水里的植物怎樣獲得空氣呢?
生:金魚藻為什么能在水里生存呢?
......
3.師:你們真是善于思考,會提問題的孩子。愛因斯坦曾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今天我們先來研究“漂浮植物是怎么飄在水面的呢?”這個問題。你們想怎么研究呢?
4.學生闡述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通過欣賞水族箱,讓學生開動腦筋,提出疑問,為制定學習研究方案埋下伏筆。注重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從而提高學生的科學素養。]
四、研究三種池塘水生植物的結構特征
1.探究水葫蘆漂浮的秘密
師:水葫蘆是典型的飄浮型植物。它膨大的葉柄像葫蘆形狀,顧名思義叫做“水葫蘆”。老師現在把水葫蘆翻轉過來,壓入水中后松手,你們猜猜看水葫蘆會怎樣呢?
生:浮起來。
師演示實驗。
師:水葫蘆為什么能漂浮在水面上呢?這其中有什么奧秘呢?
生:我覺得它比較輕,所以能漂浮在水面。
生:水葫蘆的葫蘆里面可能是空的。
師:有這個可能。想知道它里面是不是空的,我們可以怎么做呢?
生:把它切開看看。
師:是的,動手試試就真相大白。不過在做實驗之前,老師有點溫馨提示要告訴大家。
教師出示實驗步驟:
(1)掰下一個水葫蘆,將葉柄放入水里擠壓,觀察現象。
(2)把水葫蘆的“葫蘆”用手掰開,借助放大鏡觀察。
(3)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并完成實驗記錄單。
(4)實驗結束后,整理好桌面和器材。
學生進行實驗,并匯報實驗結果。
小結:它體內有大量的氣體,比較輕,容易漂浮。
2.觀察金魚藻的特點
師:剛才我們研究發現了水葫蘆漂浮的秘密,接下來再來解決xx同學提出的“金魚藻為什么能在水中生存?”這個疑問。
出示實驗記錄單,提醒注意事項。(先少放一些水,留出余量。)
(1)把金魚藻放入水中,觀察現象。
(2)用手攪拌水槽中的水,觀察現象。
(3)往水槽里加水,再進行觀察。
(4)小組成員分工合作,并完成實驗記錄單。
(5)實驗結束后,整理好桌面和器材。
學生動手實驗,完成實驗記錄單后匯報。
生:用手攪動水槽里的水,我發現金魚藻也隨之游動,往水槽里加水后,金魚藻隨著水面也上升了。它很柔軟,適合在水里生存。
師小結:是的,它能漂浮,很柔軟,這些都是它適合在水里生存的原因。
5.觀察蓮的葉柄和地下莖
師:蓮藕大家并不陌生,在我們的餐桌上經常可以見到。我們食用的是它的地下莖的部分。它為什么適應在水中生存呢?蓮藕的身體里隱藏著什么秘密呢?我們繼續來探索。這是老師事先切好的蓮的葉柄和地下莖,把你看到的樣子畫在實驗記錄單上。
學生動手畫圖后展示。
生:里面是空的,有幾個小洞洞。
師:蓮藕的橫切面很像以前的蜂窩煤,是中空的,能通氣。通過剛才的探究,你們發現了這三種水生植物能在水里生長,是因為什么呢?
小結:水生植物能在水里生長,是因為有的柔軟,有的體內有空洞,有的體內有氣室。
6.播放視頻,了解紅樹在海水中生存的結構特點
師:前面我們研究的都是淡水植物適應環境的本領,接下來,我們來了解咸水植物的生存本領。紅樹就是一種能在咸水中生存的植物,為什么紅樹能在咸水中生存呢?請大家認真觀看視頻,在視頻中我們能找到想要的答案。
師:為什么紅樹要長出支持根和呼吸根?
生:紅樹的支持根能支持它在水中生存。
生:呼吸根幫助紅樹呼吸。
師:是的,紅樹的支持根扎入泥灘里,以保持植物穩定。呼吸根從土中伸出地面,在漲潮時幫助植物呼吸空氣中的氧氣。
[設計意圖:通過實驗探究,學生運用分析、推理、比較、概括發現了淡水植物適應環境的本領,從淡水過渡到咸水,讓學生帶著問題觀看視頻,自主找到答案解開奧秘。]
五、總結
師:這節課你有什么收獲呢?回家后我們可以按照書上的步驟栽種碗蓮這種水生植物,了解碗蓮的特點。
【板書設計】
7.水里的植物
水面 水葫蘆 菱
水邊 蘆葦 香蒲 水中 荷
水底 金魚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