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寫了幾百首斗酒詩,卻睡在長安一家酒樓里。皇帝稱自己為酒仙。自古以來,中國的酒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如今,酒精飲料的種類五花八門,水平參差不齊。如何鑒別一款好酒,自古以來就是一門高深的學問。
8月9日-13日,由甘肅省食品工業協會主辦,甘肅濱河食品工業(集團)有限公司承辦的中國食品工業協會第十屆白酒評委評審-甘肅省候選人培訓賽在張掖市舉行
本次培訓的講師楊官榮,
川酒集團總經理、總工程師;
2000年、2005年、2010年、2016年連續四屆全國白酒評委;
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烈性酒評委;
布魯塞爾國際烈酒大獎賽評委;
中國酒業協會白酒分會技術委員會專家;
中國酒業協會名酒收藏委員會專家評審委員會專家;
四川釀酒技術總顧問。
宋曉慶
吉林省新懷德酒業技術總監;
兩位國家級白酒評委;
四川釀酒技術高級技術顧問;
全國勞動模范,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周玲
四川釀酒科技培訓部部長;
四川白酒評委;
四川白酒金三角酒業協會專家委員會委員。
參加培訓的有來自該省6家白酒企業的25名學員。培訓分為理論部分和評酒能力部分。理論部分主要包括食品安全法規要求、白酒質量和釀造工藝。白酒能力的評價主要包括清香型、濃香型、醬香型、兼香型和特香型白酒的感官和其他性能。
訓練現場,酒香四溢,獨具魅力。通過此次品鑒培訓,他們將進一步提高白酒品鑒技能,更好地為甘肅白酒行業儲備后備人才。
葡萄酒品評不僅評價葡萄酒水平的差異,還通過杯中的酒品出一個企業、一個釀造工藝的悠久歷史。在很長的歷史時期內,河西走廊曾是鐵馬金閣的古戰場,也是中原與西域溝通的唯一通道。自古以來就是絲綢之路的必經之地。河西走廊積淀了幾千年,其歷史文化蒼桑厚重,源遠流長。富饒的河西走廊也孕育了豐富獨特的酒文化,被稱為“河西酒廊”,民俗有“無酒不成席”之說。從濱河九糧酒城往南三公里,就是民樂縣東灰山遺址。從遺址出土的炭化谷物和酒器可以看出,早在新石器時代,當地的祖先就已經開始釀酒了。敦煌壁畫和文獻也梳理出,魏晉時期,河西古人開始蒸餾釀酒,出現了長夏釀酒、開酒坊、飲美酒消夏的場景。
培訓結束后,濱河集團邀請所有品酒師到濱河九糧酒城觀摩交流。
在馬等領導的陪同下,參觀了制曲、釀造等車間。并在酒窖中品嘗了10年、20年、35年的原漿酒。
甘肅濱河集團傳承河西走廊千年酒文化,傳承“九運春酒法”這一古老的釀酒工藝,并將其發揚光大。獨創的“九糧九倫釀造技術”獲得多項國家專利,并被列入甘肅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名錄。九糧香型白酒也一舉改寫了甘肅省沒有獨立香型白酒的歷史。在白酒行業,是真正的開拓者,是獨一無二的。濱河集團通過不斷挖掘整理豐富的九糧酒道文化內涵,使之成為張掖地方特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一朵奇葩。
濱河集團是一家有擔當,有責任、有愛心的企業。多年來一直秉承“人至誠、酒至醇、業至遠”的理念,在不斷提升經營管理質量,助推地方經濟發展的同時,始終不忘肩負社會責任。濱河積極踐行的各項愛心公益事業,是我們濱河人一直默默堅守,造福人類的千秋大業!
作為甘肅省各個酒企,我們既是競爭對手,也是合作伙伴,更應該加強交流合作,形成發展合力。此次的培訓活動,必將在我們甘肅的各個白酒企業之間搭建起一座溝通的橋梁。未來,也希望會有更多的白酒企業能夠承擔起“整合酒企、振興隴酒“的使命,抱團共進,讓甘肅的白酒走出去,把甘肅的酒文化推出去。
來源: 濱河酒友會
#隴酒天下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