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將正式開啟3輪茅臺酒生產,時間為3月30日至4月30日,5月7日白酒出庫,這也是茅臺酒產量和品質最關鍵的“黃金輪”。
作為中國白酒傳統釀造工藝的活化石之一,茅臺最為復雜的醬香工藝給人留下了神秘的印象。七輪基酒,如同七個音符,形成一個優雅的曲調,可謂“七次精釀”。
關于茅臺酒的釀造工藝,有一串神秘的字符“12987”,即:一年一個生產周期;每個生產周期進給兩次,即“打磨”和“粗加工”各一次;投料后,將混有酒曲的糧食粉碎,然后蒸煮九次,得到熟糧;反復蒸煮的糧食需要發酵八次,糧食中的淀粉和糖才能轉化為白酒;第三次煮好后,就可以開始拿酒了。之后每次取酒后,將酒糟冷卻,加曲,堆放,入窖,密封發酵,等等。一個月喝一次酒要喝七次。一般每年8月份才能把酒全部拿走。
既然茅臺酒的生產要經過七次收酒,那么哪一輪酒最好呢?讓我們看看下表。
對于不同批次酒的不同口感,茅臺酒廠經驗豐富的大師李興發用“醬香”、“醇香”、“窖底”來形容,發現了茅臺勾兌的秘密。
每一輪都會按照一、二、三等品質進行分級,分為輪次、酒體、等級,在酒壇中存放3年以上(中間有碟鉤工藝)。只有將調酒師每輪生產的基酒按照適當的比例進行勾兌,才能釀造出口感穩定、風味復雜的茅臺。
茅臺酒的生產工藝一直被稱為自然條件與傳統釀造工藝科學結合的典范,其中基酒的勾兌是最具特色的工藝。
根據輪次不同、酒齡不同、典型酒體不同、酒精度不同,可分為100種基酒組合。最后,茅臺首席勾兌師坐鎮,經過復雜的勾兌過程,勾兌出了“淡雅精致”風格的茅臺酒。
茅臺酒“以酒勾兌酒”的做法,極大地保證了其淡雅醇厚、濃郁飽滿的酒質和純天然綠色屬性,也使茅臺酒的度數一直保持在53%的黃金比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