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入酒門深似海,從此清醒是路人。
在白酒圈里,無論是新晉的白酒人,還是還在江湖的老酒客,在他們的眼里或多或少都有幾款他們認為不錯的定量酒,以及一些他們只能“遠遠地看,不能挑逗”的“貴族酒”。只是現在,在很多飲酒新手眼里,只有天妃茅臺才是“酒貴族”。畢竟茅臺的江湖大哥地位還是那么堅不可摧。一個不經意的舉動,白酒江湖要抖三下。
與今天的茅臺相比,在白酒的發展歷程來看,曾經有過不少“酒中貴族”,甚至不乏一些白酒都曾經可以和現在的茅臺大哥掰掰手腕,'s的出身和他人生巔峰的地位都勝過今天的茅臺。
但在大浪淘沙的白酒市場,有的白酒一直穩扎穩打,有的卻曇花一現,迅速成名,迅速沒落。他們中的一些人,如今成了典型的“鳳毛麟角”,讓人惋惜。今天,我們就來盤一盤白酒界公認的“6大貴族”!
No.6湖南“落魄貴族”——白沙爺很多人都聽過白沙煙,但是對于白沙液卻早就忘記了。
湖南的酒友們可能對這款酒印象還不錯,因為這不得不提湖南的酒文化。眾所周知,白云邊是現在雙香型的代表,但不知道白沙液是雙香型的鼻祖。早在上個世紀,白沙液就因“香氣濃郁,口感醇厚,回味甘甜,風格介于茅臺和五糧液之間”而一戰成名,一度與茅臺齊名。
即使在上個世紀的湖南,這種酒也被貼上了“貴族”的標簽,專供“辦大事”之用。它經常出現在一些高端商務宴會或外賓接待桌上。
但到了上世紀末,白沙酒業酒廠面臨轉型。沒想到,轉型不僅失敗,還把自己拖下水了。自此,白沙酒逐漸退出歷史舞臺。時至今日,幾乎沒有存在感,只有老一輩的酒友能記得,這么有名的白酒曾經存在過。
四川第五個“委屈貴族”——全興大曲在劫難逃。用全興大曲來形容真的不為過。
現在作為川酒的“六朵金花”,全興大曲確實很有名,但遺憾的是,出了四川幾乎沒人知道,尤其是在沿海地區很多酒友的眼里。全興要么是聞所未聞,要么是廉價的口糧酒,根本上不了臺面。
在這方面,全興大曲也是無處喊冤,明明可以走高端路線,卻最終變成了“草根代表”。
全興大曲的名氣來自老百姓的口耳相傳。據說因為一場大火,全興大曲的倉庫被燒光了,但全興也曾是烏云背后有一線希望。因為火的香味飄了十里,全興也成了老百姓眼中的好酒,真的是“因為火”。后來在上個世紀初,全興再次面臨釀酒師離職,秘方失傳的窘境。千辛萬苦,只有找到秘方,全興才能長久。
沒想到,恢復沒多久,又出現了糧荒。連飯都吃不飽,更別說釀酒了,全興一路跌跌撞撞。這一切過去后,全興終于出現了,憑借其硬實力,它是真正的“好事多磨”。全興巔峰的時候,在當時的天府之國,可以說有錢不一定買得到,漂亮到成為當時很多人眼中的“小貴族”。
然而好景不長。酒廠覺得全興一直走平民路線,無法突破高端,于是弄了個雙胞胎兄弟叫方水晶。沒想到這個方水晶一經推出,就取代了“哥”的位置,全興大曲成了“姥姥不愛舅舅”的存在,逐漸沒落。
時至今日,一直在中低端市場徘徊。知道緣由的酒友,都格外的心疼全興,這一路走來屬實不易,實在是“太委屈”!
京城第四個“沒落貴族”——菊花白什么是貴族?想必菊花白是最有發言權的了。
以前,在故宮的皇宮大院里,貴妃叫一聲:“小貴子,拿一朵白菊花來!”會有一個公公,蹣跚著拿著一朵免費的好菊花。那時候的菊花是白色的,普通人只能聞其名,聞其酒。只有宏偉宮殿里的人才有資格品嘗它們。
后來,隨著深宅大院的塵埃落定,菊白成了一代老北京人最喜歡的露水。巷子里,店主的一句問候,一碟花生米,一碟黃瓜,一瓶菊花白,幾乎是當時老北京人的真實寫照。隨著白酒江湖的迭代更新,菊花白也成了“沒落貴族”,發展
至今,被各大白酒巨頭壓得沒有太多存在感,就連北京的二鍋頭酒都有不少大佬的存在,作為曾經的貴族白酒,菊花白可真是“落魄的鳳凰不如雞”,顯得更加低調了。第3名 貴州的“新晉貴族”――漢董大師酒貴州作為醬酒的熱土,除了茅臺大哥一騎絕塵之外,其實也有不少好酒。
漢董大師酒就是其中之一,在無數人因為“茅臺帶個鎮,買時需謹慎”的印象之下,漢董大師在某種意義上來說,讓很多酒友對茅臺鎮的酒重拾了信心。
早先的時候,漢董大師酒也是散酒起家,靠著酒友的口碑相傳,在貴州本土混得風生水起,只可惜后來白酒文化逐漸代入了“面子效應”,散酒自然就被嫌棄。
于是,漢董大師在酒友的嫌棄下,開始重新思考出路,這才有了如今看到的書本外包裝的漢董大師酒。不少沿海地區的酒友,都將這款酒搬上了商務宴請或者自飲的餐桌,靠的還是漢董大師真實年份和酒質,讓這款酒成為了醬酒里的“新晉貴族”。說是貴族,這款酒卻一點不貴,貴族只是酒友對其品質過硬的贊譽罷了。
第2名 白酒界的“C位貴族”――飛天茅臺如今的白酒圈,想必沒有人會質疑茅臺大哥的地位了。
從上世紀末期開始,茅臺大哥一舉奠定了自己的江湖地位,就延續到了如今,甚至憑借一己之力,帶出了“醬香熱”,旗下率領的小弟千千萬萬,無不把茅臺大哥視為心中偶像。
在所有的酒友眼里,茅臺是實實在在的“貴族”,一瓶飛天好幾千,普通老百姓只能“望洋興嘆”,茅臺酒也成為了不少人眼里“身份地位”的絕對象征,在如今的白酒圈里,其地位幾乎無酒能夠撼動。只不過,對于很多老百姓來說,酒雖然是好酒,但也的確喝不起,正因此如此,才給了茅臺鎮其他一些醬酒出道的機會。
第1名 山西的“酒魂貴族”――汾老大一聲汾老大,道盡千年佳話。
有著4000多年釀酒歷史的汾酒,放眼全國名酒,絕大多數都是其“徒子徒孫”,汾老大的稱謂,也絕不是簡單的恭維,而是靠著真正第一個制霸白酒江湖的地位而得來的。
早在上個世紀的早期,汾酒成為了真正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獲得金獎的白酒,并且是目前白酒圈里唯一不受質疑的存在。到了中期,汾酒更是一舉霸占白酒市場的份額,巔峰時期汾酒占據了白酒市場份額的80%,這個數據,從汾酒創造以后,就再也沒有哪個品牌的白酒能夠打破了,可以說“前無古人后無來者”。
但是隨著濃香市場的崛起,五糧液在眾多的濃香白酒中異軍突起,汾老大也是節節敗退,到了茅臺大哥統帥天下的現在,汾酒雖然還在一線,但距離曾經的輝煌,早已經相去甚遠。不過,無論到什么時候,汾酒在白酒圈中的地位,依舊是“酒魂”的存在,這一點是無可撼動的。
想起了《桃花扇》中的一句話“眼看他起高樓,眼看他宴賓客,眼看他樓塌了”,這樣的話,放在白酒界太貼切不過了,有酒曇花一現,就有酒經久不衰,有酒C位出道,就有酒敗走麥城。說到底,除了適應當下酒友的需求,不忘初心,堅持釀好酒,做好人,才是一款酒能夠征服酒友的絕對標準。
咱們的酒友,想必在這些“貴族”白酒里,也喝過不少,大家對這些酒是什么看法,不妨一起聊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