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8日,在上海舉行的第十四屆中國國際酒類博覽會上,江蘇泗洪、貴州仁懷、山西汾陽、四川邛崍等地被授予“世界名酒產區”牌照。
作為“釀酒風水理論”的理論核心,釀酒與產區的“魚水關系”被蒙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以“中國名酒”雙溝大曲聞名的江蘇省泗洪縣,坐擁中國四大淡水湖之一洪澤湖40%的水面,國家洪澤湖濕地公園鑲嵌其中。“有好泉必有好酒”,于是我們在這里找到了證據。
從地理位置上看,雙溝葡萄酒生產基地似乎依偎在洪澤湖濕地的懷抱中,一直被譽為“濕地上的酒莊”。據權威機構檢測,洪澤湖濕地有2100多萬種微生物,每立方米空氣中有上萬種有益微生物。在這片濕地的生態滋養下,微生物經過多年的生長繁殖,積累了龐大的釀酒微生物群落。這些“精靈”在雙溝的釀酒街區、古窖、暖風中看不到,摸不到,但對雙溝的酒味和健康有效成分的形成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放眼全球,所有的名酒一般都有優質產區支撐。好酒的秘密,全部集中在“產地”二字上,與中國古語“一方水土成就一方酒”如出一轍。這一切都是為了將美酒視為自然的結晶。但是,在肯定優越的自然條件的同時,也不能忽視技能和文化底蘊的重要性。
追溯雙溝地區的醞釀歷史,地方志從秦漢時期就有記載,明清時期形成繁榮之勢。洪武1385年,雙溝鎮朱家槽廣場成為明朝皇家貢酒指定槽廣場,被譽為“明朝第一槽”。在漫長的歷史長河中,雙溝名酒贏得了無數人的青睞和贊譽,留下了“雙溝禮泉”、“天下第一酒”、“中國第一好酒”的品質佳話。尤其在釀酒技藝上,雙溝工匠表現出了高超的智慧。他們巧妙地融合了濕地水、濕地土壤、濕地氣候、濕地微生物等自然元素,最終形成了“慢發酵、慢火蒸餾、適溫蒸餾酒、古洞藏”的工藝特色,被同行譽為“雙溝四藝”;它與中國博大精深的中醫藥文化中的“慢火煎”和飲食文化中的“慢火燉”一樣,體現了中國古代人養生的智慧和對天地自然的感悟。所以,在洪澤湖濕地雙溝,一代又一代釀酒師一直遵循道家和自然,堅守初衷,追求完美,把產品的每一個細節都做到極致。所以雙溝酒從來都不是濃烈辛辣,而是和諧柔和,早已與這片濕地的自然環境融為一體。去年4月,雙溝入選“世界三大著名濕地”,與世界頂級烈酒蘇格蘭威士忌、法國干邑站在同一個舞臺上。業內專家表示,江蘇泗洪所產白酒的個性特征,是其他產區不具備、無法復制的品牌資源。泗洪出產的中國名酒雙溝,是源于自然,匠心獨運的“典范之作”。(于之)
注:本文屬于Guangming.com發布的商業信息。本文內容不代表本網觀點,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