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是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的重要保證。從現實情況看,鞏固和擴大扶貧成果,全面推進鄉村振興,仍有一些挑戰需要克服,數字經濟在應對相關挑戰方面可以發揮很大作用。
多年來,在城市化和工業化進程中,資本、技術和勞動力不斷向城市聚集。農村雖然擁有豐富的土地和自然資源,但在缺乏資金、人才和技術的情況下,難以推動傳統農業轉型升級,一些特色資源難以得到有效開發。此外,農產品產地和消費市場之間的物理距離很遠,這受到一些設施的限制。一些農村地區仍然存在農產品“賣難”的問題。在這種情況下,通過利用好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數字技術。產業組織形式和商業模式可以突破時空限制,數字經濟可以在優化資源配置、彌補基礎設施短板方面發揮重要作用。
以農業生產為例,傳統農業生產環節標準化、精細化程度低,經營方式粗放,產品附加值低。但在數字技術賦能后,通過對農業生產過程的實時監控和數據采集,生成動態的空間信息系統,對農業生產中的現象和過程進行模擬和優化,可以大大提高農業資源的利用效率,降低生產成本,同時農產品的附加值也顯著提高。此外,數字經濟還催生了創意農業、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等新模式。讓城市消費者對農業生產有更直接的參與和體驗,有助于促進城鄉融合發展。
在農產品流通中,農村電商對解決“酒香也怕巷子深”有積極作用。一方面,依托互聯網平臺的渠道和流量,農民足不出戶就能接觸到千里之外的消費者,節省了線下推廣成本和在城市開實體店的租金成本。另一方面,直播電商的發展使消費者能夠更好地與農民實時互動,更加接地氣,提高了產品和服務的傳播效率。再者,農村地區電商流量的持續增加,帶來了對包裝、冷鏈、倉儲的大量需求,這將促進倉儲物流等供應鏈配套基礎設施和相關服務的不斷完善。這樣就打通了農產品的內部流通,農民增收的機會增加了。這不僅鞏固和擴大了扶貧成果,也為農村從產品供應地轉變為日益重要的消費市場奠定了基礎。
在農村特色產業發展方面,依托歷史文化名鎮、名村、傳統村落,建立“數字文物資源庫”和“數字博物館”,科學開發特色文化旅游資源,有利于發展農村第三產業,對吸納勞動力返鄉就業,優化調整農村經濟結構具有積極意義。
在推進鄉村治理現代化方面,建設數字化政務服務平臺,可以促進政務服務在線化、即時化、少跑路、快跑路,提高群眾辦事便利性。“互聯網社區”和“互聯網公共法律服務”模式在農村的普及,有利于基層法治化水平的提高和相關矛盾的化解。此外,依托數字技術的遠程教育和智慧醫療,也為促進城鄉教育和醫療資源均衡,提高農村人口素質和社會保障水平發揮了積極作用。
總之,數字經濟可以以創新驅動、科技賦能帶動農業農村發展,提高農民收入水平,促進鄉村治理現代化,因此應該在鄉村振興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是推進信息新技術在農業生產中的應用,推動傳統農業數字化、智能化改造,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二是支持農村電子商務發展,提升農產品供應鏈現代化水平,促進農產品流通和消費。三是對農村的文化、旅游等特色資源進行數字化改造,實現上云、上鏈,推動特色產業高質量發展。四是以數字農村建設為契機,完善農村數字基礎設施,提升農村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質量,推進農村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
(胡作者是中鋼集團經濟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來源:經濟日報
- 上一篇:宴請菜譜大全,宴請領導吃飯開席語
- 下一篇:山姆有充值卡嗎,山姆有啥優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