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料來源:國家統計局
畜產品產量快速增長,極大地滿足了人們的消費需求。
新中國成立初期,我國畜產品供給普遍不足。改革開放后,特別是1985年放開豬肉、雞蛋、家禽、牛奶等畜產品價格后,大牲畜、生豬等傳統養殖業迅速發展,家禽養殖加快,畜產品產量快速增長,主要畜產品產量繼續居世界首位。
從豬牛羊肉總產量來看,1952年我國豬牛羊肉總產量只有339萬噸,2018年增加到6523萬噸,增長了18.3倍,年均增長4.6%。主要肉類品種中,豬肉產量1980年為1134萬噸,2018年增加到5404萬噸,增長3.8倍,年均增長4.2%。1980年,牛羊肉產量分別為27萬噸和44萬噸。隨著城鄉居民消費結構升級,牛羊肉消費需求持續增加,促進了牛羊生產的快速發展。2018年,牛羊肉產量分別為644萬噸和475萬噸,分別是1980年的23.0倍和9.7倍,年均分別增長8.7%和6.4%。
從雞蛋生產來看,改革開放后,我國雞蛋產業發展迅速,雞蛋產量連續多年居世界第一。2018年,全國禽蛋產量達到3128萬噸,比1982年增長10.1倍,年均增長6.9%。從牛奶生產來看,改革開放后,牛奶生產發展迅速,牛奶產量穩步增長。1980年全國牛奶產量114萬噸。新世紀以來,隨著奶業市場化改革的深入和生產技術的發展,我國奶業進入快速發展期,牛奶產量從2000年的827萬噸增加到2006年的2945萬噸。2008年后,我國奶業進入產業調整期,牛奶生產穩步發展。2018年,全國牛奶產量3075萬噸,比1980年增長25.9倍,年均增長9.1%。
漁業興旺,水產品供應充足。
隨著我國漁業生產的快速發展,水產品產量已由總體匱乏轉變為總體充足。改革開放以來,隨著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的全面深化和漁業市場化改革的深入,特別是漁業“以養殖為主”發展方針的確立,我國漁業開始繁榮發展。水產品總產量自1989年起居世界第一,解決了城鄉居民“吃魚難”的問題。黨的十八大以來,國家提出了生態優先、農捕結合、以農為主的發展方針。中國漁業進入綠色發展時期。
2018年,全國水產品產量6458萬噸,比1949年增長143倍,年均增長7.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