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首頁 > 酒水資訊 > 酒水新聞

    1993年白酒,1993年白酒值多少錢

    酒易淘 酒水新聞 2022-08-18 17:20:01

    品牌名稱:醬香白酒加盟 所屬行業:酒水 > 白酒

    基本投資:10~50萬元 投資熱度:

    加盟意向:1634 門店數量:534家

    索要資料 查看詳情

      

         

      

      中國酒類協會官方數據顯示,2021年,全國白酒企業產量716萬千升,同比下降0.6%;實現銷售收入6033億元,增長18.6%;利潤總額1702億元,增長33%。在釀酒行業中,白酒的市場份額為13.2%,占整個飲料酒銷售收入的69.5%,利潤的87.3%。   

      

      其中,19家a股白酒上市公司扮演著重要的龍頭角色。2020年,按照國家規定,白酒企業銷售收入5836.39億元,利潤1585.41億元,而同期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和凈利潤之和分別為2444.43億元和916.48億元,占比41.88%和57.8%。   

      

      當我們拉長時間軸,梳理19家白酒上市公司近20年的營收和利潤時,會發現前十名的順序是不斷變化的。上過前十的白酒企業,有的已經領先,有的則在尋求突圍。在潮起潮落中,我們可以看到白酒行業的歷史和未來。   

      

      龍頭爭奪   

      

      19家白酒上市公司年報顯示,貴州茅臺2021年實現營收1094.64億元,同比增長11.71%;凈利潤524.6億元,同比增長12.34%,成為行業龍頭。   

      

      改革開放前后的20年間,老大的寶座也在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五糧液之間多次流轉。   

      

      建國至上世紀80年代,瀘州老窖作為濃香型白酒,憑借自主研發的窖泥人工老熟技術,率先走在了行業前列。1978年,相比年產量不足千噸的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的產能已經超過萬噸。   

      

      改革開放后,山西汾酒在市場經濟的浪潮下迅速擴大產能。1986年,汾酒產能達到1.15萬噸,產量8371噸,占當時全國13家名酒企業產能的近一半。1993年登陸上交所,成為“白酒第一股”。   

      

      1998年,五糧液上市時登頂。當年實現營收28.14億元,凈利潤5.53億元。這與當時顧靖酒廠(營收8.69億元/凈利潤1.41億元)、瀘州老窖股份(8.27億元/1.68億元)、舍得酒業(8.21億元/1.29億元)、貴州茅臺(6.28億元/1.47億元)的業績總和相當。   

      

      五糧液的快速崛起,離不開經營買斷和代工兩大策略。率先在白酒行業引入貼牌生產模式,金六福、五糧春、五糧春、瀏陽河等知名白酒品牌不斷涌現。2002年,五糧液年銷售收入達到57億元。   

      

      與此同時,貴州茅臺的市場化改革也逐漸展開。1998年,茅臺主動不再等待地方糖酒企業下單,聘請營銷精英將產品直接投放到一線市場,銷量迅速增長。   

      

      到2001年貴州茅臺上市時,該公司的收入為16.18億元,凈利潤為3.28億元。2005年,茅臺實現凈利潤11.19億元,位居白酒行業第一;2008年公司營收82.42億元,實現營收雙盈利冠軍。此后一直穩坐白酒上市公司頭把交椅。   

      

      五年爭“三”   

      

      2021年4月,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在年度經銷商表彰暨營銷大會上重新審視“十四五”目標,強調公司將在2025年重回行業前三。   

      

      現有的“毛舞陽”三強格局始于2010年。當年,洋河股份和瀘州老窖股份的營收分別為76.19億元和53.71億元,凈利潤分別為43.95億元和22.05億元。洋河位列白酒上市公司前三。次年,洋河股份營收127.41億元,首次躋身百億俱樂部成員。   

      

      在此背景下,瀘州老窖股份有限公司提出了“重返前三”的目標。一方面,實施“品牌瘦身”工程   

      

      這也為行業的“探花”之爭帶來更多可能。最新數據顯示,瀘州老窖2021年收入203.84億元,略高于山西汾酒。前三季度洋河已經實現營收219.42億元,兩者的差距也在逐漸逼近。   

      

      業內人士分析,洋河股份、瀘州老窖、汾酒雖然發展速度不同,但品牌、歷史、文化等方面各有特色,當前業績增長有關鍵動能支撐,行業格局有望發生新的變化。   

      

      門檻變遷   

      

      2001-2020年,白酒行業先后經歷“黃金十年”和深度調整,逐步過渡到高質量發展的新階段。企業的門檻變化成為體現這一趨勢的關鍵。   

      

      2001年,白酒上市公司收入前10名中,排名第三、第五、第十的方水晶、舍得酒業、伊力特分別實現收入11.44億元、8.58億元、3.52億元。2009年,五糧液營收111.29億元,白酒“百億門檻”初現;次年,貴州茅臺營收116.33億元;2011年,洋河以127.41億元的營收,前三大公司均跨越百億,前五大、前十大公司的門檻也分別超過40億和20億。   

      

      2013-2015年,白酒行業由黃金十年轉為深度調整。   

    整期,不少白酒上市公司初現銷量下滑、產量收縮等情況。但在此過程中,貴州茅臺逆勢增長,2013年實現營收309.22億元,跨越300億元大關。

      

    2016年至2019年,商務消費帶動酒水需求增長,白酒行業開啟結構性復蘇。據2019年數據,白酒三強陣營中,包括近900億的貴州茅臺,超500億的五糧集團,過200億元的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也已突破百億規模,五強格局成型。同期,三強門檻升至200億,五強門檻過百億,十強門檻達40億。

      

    有業內觀點分析認為,與上世紀名酒依托擴產增銷等方式不同,產品矩陣高端化成為白酒頭部陣營保持持續增長的主要動能。

      

    白酒進入深度調整期以來,產量連年下滑,2016-2021年由1358萬千升下降至715.63萬千升,但市場規模已有望跨越6000億元。在此背景下,產業鏈條成熟、產品力更強的白酒頭部企業,仍將帶動營收門檻進一步提高。

      

    2021年,山西汾酒營收距離200億大關僅剩不足3000萬,而今世緣等多家酒企也提出了百億目標。300億有望成為白酒三強新門檻,五強營收將突破兩百億,而在十強中,百億規模軍團仍將持續擴容。

      

    據上市公告,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分別實現營收1094.64億元、662億元、203.84億元;2021年前三季度,洋河股份營收219.42億元,穩坐兩百億寶座;山西汾酒2021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172.57億元,離兩百億僅差臨門一腳。未來,三百億有望成為白酒三強新門檻,五強營收將突破兩百億,而在十強中,百億規模軍團仍將持續擴容。

      

      

    前十洗牌

      

    透過數據,白酒上市公司的馬太效應,已在近20年間越來越突出。

      

    2001年,第一名五糧液與第十名伊力特分別實現營收47.42億元、3.52億元,相差13.47倍;2020年,貴州茅臺、老白干酒則分別實現營收949.15億元、35.98億元。20年間,第一名與第十名的差距已擴大至26.38倍。

      

    與此同時,中國規模以上酒企業數量正在緊縮。2021年正值“十四五”開局之年,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上半年納入統計范疇的規上白酒企業957家,而這一數值在“十二五”末的2015年為2551家。白酒企業數量減少、強勢酒企市場份額擴充的背后,實際上是白酒產業集中、競爭加劇的表現。

      

    此外,十強陣營在二十年間更迭,所體現的名牌效應不可忽視。

      

    2001-2010年,先后進入白酒十強的上市公司,包括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古井貢酒、順鑫農業、今世緣、口子窖、老白干酒、迎駕貢酒、水井坊、舍得酒業、酒鬼酒、伊力特、金種子酒等十四家酒企。其中貴州茅臺、五糧液、洋河股份、瀘州老窖、山西汾酒、古井貢酒、水井坊、舍得酒業等八家均曾在五強名單出現。

      

    以2001年的排名作為基準,順鑫農業、洋河股份、迎駕貢酒、今世緣、口子窖、老白干,皆為十強名單新晉成員。其中山西汾酒升幅最大,2001年排名第九,如今已穩居第五。

      

    十強洗牌,映射白酒產業與市場風向的變化,近年來出現的茅臺熱引領醬酒熱,名酒高端化加速、資本焦點更加多元等特征,都成為排名變動的側寫。

      

    結語

      

    2001-2020年,白酒行業歷經黃金時代與“波峰波谷”。如業內人士所言,白酒是一個注重歷史沉淀的行業。潮起潮落,在多元化、全球化、年輕化的新時代,白酒企業仍要靜心打磨自己的產品,靠品質占得一方市場。

    免費咨詢
    免費獲取加盟資料
    亚洲国产成人久久综合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