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北京市學業水平等級考試物理試卷以《普通高中物理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為基礎,貫徹以德育人的根本任務,堅持以學生為中心的命題理念,延續北京特色,突出主要知識的考查,突出素養和立意,實現教與考的良性互動。試卷整體難度適中,在題型、題量、分值設置上比較穩定。試卷的選材、情境創設和呈現體現了時代特征,有利于考生發揮應有的水平。
堅持五育并舉,凸顯學科育人價值。試題充分發揮評價的教育導向功能,引導考生從物理學的角度思考國家、世界、民族、社會和人生,促進考生科學態度和責任感的形成。如“天宮課堂”的實驗增加了青少年對科學探索的興趣,“薛如意”、“中科院核聚變研究”、“流浪地球”、“指南針”等元素激發了考生的民族自豪感,展示了他們的文化自信。引導考生德、智、體、藝、勞全面發展,例如排球中的“鋪球”過程分析、跳臺滑雪過程分析等試題,讓考生運用物理規律解決問題,增強參加體育活動的興趣,促進跨學科學習。比如開普勒定律、引力平方反比定律,會引導考生感受物理的普遍性、統一性、對稱性,發現物理規律中蘊含的科學之美。再如利用壓力傳感器設計水庫水位預警系統、搖繩粗略測量地磁場等試題,引導考生進行創新實踐和創造性勞動。
推進素質教育,落實課標育人理念。對學術條件的變化做了適當的調整。作為新教材與新高考結合的第一屆,試題增加了教材選材比重,優化了難度設計的梯度,從低起點切入,有利于緩解考生的緊張情緒。試題盡量突出以學生為中心的命題思路。面對考生老師從未講過、從未見過的新情況、新問題,在考場上現場研究提煉,尋找必要的條件,實現對考生學習能力、思維能力的考查。比如利用手機的秒表功能和水龍頭控制水滴的滴落來設計家里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法,利用理論推導結果提出測量北京地磁場磁感應強度大小和方向的設想。這類試題可以引導考生認識到知識在解題中的價值,自主、綜合地運用所學知識解題。遵循課程標準內容要求,引領教學提質,幫助考生減負提質,有助于避免過度學習、超前學習、機械刷量。
1.聚焦主干知識,促進深層理解
考題側重于對主要知識的考查,隨著考生的熟悉情況改變出題角度,考察考生對知識的深度理解。比如第一題考察應用玻爾理論解釋氫原子能級躍遷,第四題考察理想變壓器原理,第五題和第十二題考察斜面模型,第十七題考察拋射體運動。這些都是考生熟悉的車型。這些題來源于課本,是中學物理的基礎題和典型題,有利于考生進入順利答題的狀態。注重思維過程的考查,簡化數學運算。
圍繞主要知識,創設典型問題情境,深入考察考生對基本概念和規律的理解和掌握,按照課程標準,遵循教育規律指導教學。例如
2.基于真實情境設計問題,深化關鍵能力考查
注重真實問題情境,讓考生了解真實世界圖景,學會思考。試題側重考察考生基于真實情境多角度理解事物,建立情境與知識之間的聯系。如第12題以跳臺滑雪為情境,引導考生思考運動員在輔助滑雪、起跳、飛行、落地不同階段的物理原理;第13題引導考生設計水庫水位預警系統,解決實際問題;第14題引導考生多角度思考全超導托卡馬克核聚變實驗裝置的科學原理;而第17題結合考生的生活實際,從運動和相互作用的角度考察體育課排球運動規律。
通過豐富試題的呈現形式,設置新穎的提問角度,增強試題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全面考察考生的科學思維能力。例如,第20題第一題(1)考查利用搖繩模型估算地磁場,第二題考查霍爾效應的原理,第三題引導考生思考利用霍爾效應測量北京地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和方向。逐步設置問題,引導考生由淺入深地思考。第3題考查理想氣體的p-V像,第10題考查物體的x-t像,第17題呈現排球的情況,第16題呈現實驗裝置示意圖、紙帶和v-t像。通過材料、實驗、數據、圖形、表格等方式,引導考生運用物理語言分析、描述和解決問題。
3.圍繞同一主題多角度、多層次設問,發揮試卷的甄別、選拔功能
試題圍繞同一題目從不同角度提問,考察考生的知識理解水平和思維靈活性,有利于指導教學落實基礎知識理解和學生學會思考。比如第17題創造了空中運動橫打排球被墊球的情況。前兩個問題從運動學的角度分析了排球的運動,而第三個問題需要用動量定理從相互作用的角度分析排球被墊高的過程。
所受合力的沖量大小。試題圍繞同一主題從不同層次設問,讓不同水平的考生都有展示的機會,幫助所有考生樹立自信心,不僅增加了試卷的區分度,也有利于引導教學重視學生能力培養,摒棄機械刷題。例如,第16題圍繞測量重力加速度這一考生熟悉的問題,前三問主要考查利用打點計時器測量自由落體運動的加速度,這屬于課標規定內容,第(4)問則結合居家學習的真實情境,要求考生利用手機和刻度尺等器材設計測量重力加速度的創新方案。
試題圍繞同一主題呈現新穎的開放性設問,通過考生的設計創造活動,考查考生的創新思維能力和設計實踐能力,有利于引導教學加強學生創新素養培養。例如,第13、16、20題都是關于創新性實踐方案的設計,第13題是對水庫水位預警系統創新設計方案的學習理解,第16題要求考生用身邊的實驗器材設計不同于教材中已有的測量重力加速度的方案,第20題則要求考生利用霍耳效應測量北京地區地磁場磁感應強度的大小和方向,這些創造性設計任務具有一定的靈活性和開放性,側重考查高階思維能力,引導考生學以致用,實現從“做題”到“做事”的轉變。
4.加強實踐能力考查,引導教學重視實踐能力培養
試卷凸顯物理實驗的基礎性,從不同層次考查考生的實驗設計等實踐能力。
試題以考生必做實驗和演示實驗為載體,重點考查考生對基礎實驗知識、基本實驗技能和基本實驗方法的理解,引導教學加強實驗能力培養,實驗應做盡做。例如,第15題延續2021年實驗試題的命題思路,分別從實驗原理、實驗操作、數據分析等不同角度考查了伏安法測電阻、多用電表使用、測量電源電動勢和內阻等三個實驗,增加了實驗考查的覆蓋面。
試題圍繞實驗或者實踐情境設計不同層次的設計性任務,讓考生在實驗設計創造活動中展現創新思維能力,引導教學實踐在對實驗學習內容深層理解的基礎上加強實驗方法的拓展延伸,突出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例如,第15題最后一問拓展到使用電壓表診斷電路故障,第16題拓展到重力加速度測量的創新方案,第20題拓展到地磁場磁感應強度的估算與測量。
總之,試卷在整體難度、任務情境、設問方式等方面精細設計,兼顧科學性、合理性、時代性。從整體上看,2022年北京市學業水平等級性考試物理試卷是一份富有時代特色、具有北京風格的試卷。
張玉峰(北京市特級教師,北京教育科學研究院)
任煒東(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北京市朝陽區教育科學研究院)
丁慶紅(北京市特級教師,正高級教師,北京教育學院石景山分院)
- 上一篇:啤酒哪里進貨,啤酒哪個最好喝排行
- 下一篇:開市客買茅臺,開市客寧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