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愛小草生長,人人都愛鶯飛,人人都愛花兒。散步賞花,會讓春天開得最燦爛。
然而,你知道春天的夜晚是什么樣的嗎?
在詩人筆下,春天的夜晚,沒有陽光,看不到草長鶯飛,卻自有一番清靈之美。
10首春夜詩,有花有月有光影,價值千萬。讓我們一起體驗春夜的美好吧!
最哲理的春夜詩:'s春夜值千金,花好月圓云春宵.
蘇軾
春宵一刻值千金,花有清香月有陰。
唱臺聲細,秋千院夜重。
春夜:春夜。古人稱夜為“夜”。
在蘇軾看來,春天的夜晚是如此珍貴,因為花散著醉人的芬芳,月亮也有朦朧的影子之美。
陽臺深處,富裕的家庭仍在輕聲載歌載舞,溫柔的歌聲和管樂仍不時散落在醉人的夜色中。已經是深夜了,掛秋千的院子里靜悄悄的。
“春宵一刻值千金”,成了千古傳誦的名句,后來人們常常用來形容良辰美景的短暫和寶貴。
在最悠閑的春夜詩:,森林里有很多鳥,風和花與水是分開的。
春夜
唐瑜市南
春苑月裴回,竹堂侵夜開。
當鳥兒劃過森林,風和花劃過水面。
大家都愛春園,余世南喜歡春夜園。
春天,月色纏綿,詩人走在月下,喧鬧聲驚醒了林中的鳥兒,在林中飛翔,花香隔著泉水從遠處送來。
靈動鳥影、醉人花香,一個優美、浪漫的世界出現在了讀者的面前。
最孤寂凄清的春夜詞:輕煙,融庭院,月下梨花。早春怨春夜
顧太清
楊是的斜。黃昏時分很靜,烏鴉睡得很安穩。
短燭燃盡,長燭坐盡,小篆添更。
打開紅樓的紗窗。被一縷春痕覆蓋。
淡淡輕煙,溶溶院落,月在梨花。
夜深了,外面很安靜。除了風在抖,一切似乎都熟睡了,女主人卻在抱怨,獨自坐著。
我在房間里無法擺脫悲傷,只好向窗外望去,但在朦朧的月光下,空氣中霧氣如煙,月光孤獨地灑在梨花上,依然是一片凄涼的景象。
結尾時,詞人將一片懷人之思緒化為滿院的月光、梨花與輕煙,意境幽雅,韻味無窮。
最得意的春夜詩:'s春色煩得睡不著覺,月亮在欄桿上動。
葉芝
王松安石
金香焚身,岬角清風陣陣寒。
春色惱人眠不得,月移花影上欄桿。
這是一首政治抒情詩。王安石用愛情詩來表達他的盛世情懷。
這一年,王安石結識了賞識他的君主宋神宗,立下了大功。
面對良宵春色,剪剪輕風,金爐香燼,月移花影,一派風光,激起了思想上難以自制的波瀾,為自己政治上的春色撩撥得不能成眠。
最悠然的春夜詩
ng>:晚晴風過竹,深夜月當花。春宵自遣
唐李商隱
地勝遺塵事,身閑念歲華。
晚晴風過竹,深夜月當花。
石亂知泉咽,苔荒任徑斜。
陶然恃琴酒,忘卻在山家。
詩人住在山里,夜幕來臨時,靜賞山中之景,無一不美好。
神秘的夜幕下,萬籟俱寂的大自然寧靜卻不死寂,它有泉聲、風聲,亦有月光的流動,它與白日一樣蘊含著無限的生機。
竹影風聲,月夜花香,幽泉潺潺,徑斜苔荒,詩人在春夜的幽境與琴酒間頗有悠然自得之趣。
最清美的春夜詩:薄薄春云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春夜
五代劉兼
薄薄春云籠皓月,杏花滿地堆香雪。
醉垂羅袂倚朱欄,小數玉仙歌未闋。
在明月的照射下,滿地的落花才顯得格外潔白,宛如飄香的白雪。
以“香雪”喻飄落的杏花,形象貼切,富有詩意,同時又不給人以凄涼、衰殘的感覺,反使其可愛無比。
這兩句寫殘春夜色,畫面淡雅,意境清幽,天上地下,渾然一體,明月落花,相映成趣。
最宛轉的春夜詞: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減字木蘭花春夜聞隔墻歌吹聲
清項鴻祚
闌珊心緒,醉倚綠琴相伴住。
一枕新愁,殘夜花香月滿樓。
繁笙脆管,吹得錦屏春夢遠。
只有垂楊,不放秋千影過墻。
這首精巧的小詞,以曲致的筆觸描畫了詞人單戀之苦。
上片寫主人日夜與琴相伴,愁緒滿懷。下片以垂楊不放秋千影過墻,只有笙管聲悠悠傳來,襯托主人公處境幽獨。
夜深人靜,作者因相思而產生的種種愁緒卻無法傳遞紿對方。因此,只好把這種哀怨發泄到了庭院中的垂楊上,讀來令人忍俊不禁。
最唯美的春夜詩: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春山夜月
唐于良史
春山多勝事,賞玩夜忘歸。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
興來無遠近,欲去惜芳菲。
南望鳴鐘處,樓臺深翠微。
此詩描寫春夜山中賞月的樂趣,詩人描繪了一幅清幽淡遠的春山夜月圖,流露出一種悠然自得、縱情山水的暢快心情。
全詩風格清淡閑雅,描摹物態歷歷如繪,極富神韻,尤其是頷聯兩句,物我交融,神完氣足,意境鮮明,妙趣橫生,歷來膾炙人口。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滿衣”寫山中勝事,物我交融,既見出水清夜靜與月白花香,又從“掬水”“弄花”的動作中顯出詩人的童心不滅與逸興悠長。
最清新的春夜詩:夜靜群動息,時聞隔林犬。春夜竹亭贈錢少府歸藍田
唐王維
夜靜群動息,時聞隔林犬。
卻憶山中時,人家澗西遠。
羨君明發去,采蕨輕軒冕。
此詩通過描繪一幅幅生動傳神的畫面,表達了作者對錢起歸隱田園之舉的贊賞,流露出作者渴望歸隱的意愿。
春夜的竹亭,清新而靜謐,輕輕掠過的涼風,吹得竹林颯颯作響,遠處偶爾傳來斷斷續續的幾聲犬吠,隔著夜幕中青蔥的林子,劃破這夜的安寧。
次日天一亮,好友錢少府就要辭官隱退、隱居山林了,可惜這一切,詩人也就徒有羨慕之情。
最清逸的月夜詩: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月夜與客飲酒杏花下
宋蘇軾
杏花飛簾散余春,明月入戶尋幽人。
褰衣步月踏花影,炯如流水涵青蘋。
花間置酒清香發,爭挽長條落香雪。
山城薄酒不堪飲,勸君且吸杯中月。
洞簫聲斷月明中,惟憂月落酒杯空。
明朝卷地春風惡,但見綠葉棲殘紅。
這首詩描繪了春天月夜清美絕俗的景色,以及詩人在杏花下置酒待客的殷切情意,并在“洞簫聲斷月明中”的良辰美景中,發出惟恐人生好景不常的嘆息。
詩人筆下的月,不僅是含情脈脈,而且帶著一股仙氣與詩清。這種仙氣與詩情,是詩人超脫飄逸風格的體現,也是詩人熱愛自然的心情的流露。
全詩表現出一種超越時空的清逸之氣,詩中不使事用典而自然流美。
春日,有花,有草,有陽光,春夜里,有花,有月,有溪流。
一個時辰有一個時辰的風景,春日、春夜各有其美,如果你是有心人,白天可賞花,夜晚可賞月,人生無處不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