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熱門綜藝節目《爸爸當家》中的葛佩豪火了,網友稱3360全職爸爸為“天花板”。
特別的喚醒儀式:直接把女兒從房間里抱出來,一句話不說就打開了音樂。
然后給女兒扎辮子,刷牙,洗臉,涂面霜。動作溫柔細致,比我媽做的還好。
孩子吃飯,她靜靜地看著她吃半個小時,全程陪伴,不催促。這樣的耐心令人欽佩!
我在屏幕前驚呼:我很慚愧。
同樣的事情,大部分家長早上都沒那么有耐心。反而更多的是催促和催促,包括我自己。也許我們不是最好的父母,但我們可以成為更好的父母。
1 對孩子,多一點耐心
前幾天在網上看到一個視頻3360。因為孩子沒吃午飯要午睡,父親就喊著喂孩子,一會兒拍臉,一會兒捶腳,希望孩子快點把奶粉吃完。
后來4歲的女兒批評:“爸爸,你要是真沒耐心,我就喂你。我有耐心。”
父母經常抱怨孩子太懶,受不了就忍不住發脾氣。但最后孩子們的動作并沒有變快,反而慢了下來。
前陣子在嫂子家看到這一幕。小侄女在房間里做作業。她不時走進房間檢查孩子們的作業進度。
有一次她發現小侄女有小動作,就:大發雷霆,“作業那么多,你還有心思玩?要不要去睡覺?”
我媽跟我侄女說這話的時候,握筆的手更加不愿意動了,好像在默默的表達對:的反抗。你說我在玩,那我現在就給你看。
可以說,孩子的作業是家長最頭疼的問題之一。其實這往往是父母不耐煩造成的。
孩子的作業對我們來說很簡單,所以潛意識里覺得不應該這么混日子。
盡量站在孩子的角度看問題,給孩子一點時間消化自己學到的東西。做作業自然會不那么復雜。
富蘭克林說:“有耐心,能得到他所期望的。”
盡量對孩子多些耐心。攻擊性教育不適合孩子。
2 對孩子,多一點放手
孩子上幼兒園了,你還有飯吃嗎?
我想大部分家長都會回答,不喂他就不吃:
《爸爸當家》有這樣一幕。3360葛佩豪的女兒小米脾氣暴躁,不愿意吃飯,于是孩子的奶奶好心有靈的開始喂養。
就在我們以為孩子終于可以好好吃飯的時候,小米又開始生氣了。這個我暫時會知道,那個我暫時不會吃。
網友們紛紛評論:“孩子吃飯太難了”“我好像看到了自己的寶寶”。
有一句話特別好:3360做好自己的事。
孩子開始上幼兒園,家長要學會放手,讓孩子開始獨立。
盡量引導孩子自己刷牙,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的成長節奏。作為家長,只需要默默觀察,給孩子成長的空間。
把“幫助”變成“觀察”,比所謂的“專家建議”要好得多。總有一天你會發現你的孩子能照顧好自己。
3 對孩子,多一點“套路”
《爸爸當家》一個外國爸爸養寶寶的方式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外國爸爸用氣球和番茄醬帶孩子玩“擦屁股游戲”。讓孩子坐在椅子上,上面綁兩個氣球模擬他的屁股,然后讓孩子一邊參與,一邊自己演示。
這種創造性的教學方式不僅讓孩子快樂學習,也讓其他家長打電話:這個方法太神奇了!
孩子的天性就是玩。作為父親,他秉持“寓教于樂”的原則,讓孩子在游戲中學習。
很多時候,我們總覺得孩子太小,不知道怎么教。當他們長大后,他們會的。
其實教孩子自理的目的不是為了完成一項任務。對孩子來說,所有的意義都在于過程。
《蒙臺梭利家庭方案》有句話說得好3360我看到了我忘了;我聽到了,我記住了;是的,我明白。
說再多,不如行動一次。孩子自己去體驗,總比父母口頭告訴十遍一百遍好。
很多家長都會有這個疑問。“我看了很多育兒書,但是我發現我想按照書上說的去做,孩子根本不按照書上的情節去做。”
其實只要我們多一些耐心,放手,“套路”,按照孩子的節奏,育兒之路自然會順暢很多。
育兒是一場與時間的賽跑。在成長的道路上,沒有人可以偷懶,因為我們可以提升自己,共同進步。
愿天下的父母都收獲一個“別人家的小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