汾酒產于汾陽(古稱汾州)汾酒,南北朝時稱為“汾酒”,清代以汾酒聞名。汾酒廠由寶泉驛(后更名為益泉永)、崇盛永和德厚合并而成。它建于1951年,并逐年擴大,成為中國最大的白酒廠之一。
汾酒在1915年美國舊金山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一等獎。從此聞名中外,成為名酒之一。隨著歷史的變遷,它在不同時期呈現出不同的面貌。
民國時期的汾酒
杏花村地區一直盛產美酒。它的葡萄酒容器也有不同的形狀。大多數酒瓶上都標有杏花村或酒廠的名字。民國時期,沈明館的“汾酒”可能是我們所能接觸到的最具歷史意義的“汾酒”了。
民國時期沈明庭的《酒精中毒》
1951年――20世紀50年代中后期
這一時期的主流瓶型為帶蓋啤酒瓶和平瓶型,由山西專賣公司生產,酒標有巴拿馬勛章圖標。
50年代初獲得紅星勛章的杏花村汾酒
20世紀50年代――60年代中期
1954年,酒廠更名為山西省榆次區地方國營杏花村白酒廠,白酒出口。汾酒以長城牌出口,長城牌由中國糧油食品進出口公司銷售。瓶型有白瓷瓶和玻璃瓶。
長城牌出口汾酒
1958年,酒廠成為山西省地方國營杏花村白酒廠,脖子上是專賣局專屬的“五星”標志。這一時期出現了瓷瓶軟木塞酒。
文革期間
文革時期生產的酒品牌名為“四新”,意為“立四新,破四舊”。
60年代四星汾酒
20世紀70年代中后期
70年代沿用了60年代一直使用的“顧靖館”商標。這一時期,除了白瓷瓶,還有帶蓋的玻璃瓶。
70s古井亭牌蓋博釀酒
20世紀80年代
上世紀80年代初,出現了不同藝術類型的白瓷白酒和棕色瓷瓶白酒,采用塑料蓋。玻璃瓶汾酒的瓶蓋換成了短螺旋蓋。
80年代的小頭汾酒
1986年左右,玻璃瓶汾酒出現了長螺旋蓋的厚瓶。這種長螺旋蓋的厚瓶在1988年完全取代了以前的瓶型,成為玻璃瓶的主流瓶型。
80年代末90年代龍鐵蓋汾酒
20世紀90年代
1992年長螺旋蓋上出現噴碼。目前汾酒的主流瓶型主要是青花瓷瓶和長蓋玻璃瓶。
80年代末90年代龍鐵蓋汾酒
綜上所述,汾酒的外觀從“沈明館”到“四新牌”,再到“顧靖館”,演變成了注冊商標,瓶蓋也從壓蓋變成了鋁蓋,出現了金獎標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