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年前,我在威龍葡萄酒上市公司工作。
當時,我是衛龍高端客戶品酒項目的負責人,經常在浙江各地講課,并代表衛龍官員主持各種品酒會。
有一次,在烏鎮水鄉所在的城市嘉興桐鄉舉辦品酒會。
龍同祥經紀人邀請了一些臺資企業家參加,其中一位女企業家提出了這個問題:
“鄭小塔老師,葡萄酒和威士忌?"有什么不同
其實對于這些“經歷過飯局”和“見過大場面”的老板來說,他們并不是不知道其中的區別。
他們知道葡萄酒的顏色不同于威士忌的顏色。前者是紅色、金色和粉色,后者是白色和棕色。
你知道,葡萄酒的酒精含量低,20度以下,威士忌的酒精含量高,40度以上。
他們知道全世界葡萄酒的原產地,而威士忌的原產地只在少數幾個國家和地區,如蘇格蘭、愛爾蘭、日本、美國和加拿大。
但顯然,這些創業者和老板想知道的更多,而不是大家都知道的。
正如這位女企業家最后所說:
“鄭小塔老師,這些我都知道,但是你能不能給我們講一些別人不知道的專業的東西,這樣我們吃飯的時候聊起來,我也可以聊一聊,讓別人知道我知識淵博!”
好了,這篇文章就來說說這個吧。
1,讓我們從葡萄酒和威士忌的原料開始吧!
在葡萄酒課上,我喜歡把葡萄酒叫做果酒。
看,酒是100%葡萄做的!
它的原料是葡萄,如赤霞珠、梅洛、黑皮諾、長相思、霞多麗,都是釀酒的葡萄原料。
無論是幾萬塊的拉菲紅酒,還是幾十塊錢的黃尾袋鼠和奔富柯蘭山紅酒。
(法國拉菲葡萄酒可以看《法國拉菲紅酒,在中國是怎么成名的?-波爾多紅酒-快速成為吃喝專家!-吃酒ChiJiu》)
無論是法國、西班牙和意大利,還是智利、澳大利亞和中國。
它們都只有一種原料,即葡萄。
威士忌怎么樣?它的原料是谷物,如大麥、小麥、玉米、燕麥和黑麥。
因此,我們也可以稱威士忌為谷物酒。
而且不同國家的威士忌原料也不一樣。
日本威士忌的原料是大麥,美國威士忌,加拿大威士忌,原料變成玉米。
更著名的蘇格蘭威士忌使用兩種不同的谷物。
單一麥芽蘇格蘭威士忌只能用大麥,而蘇格蘭谷物威士忌和小麥成了主要原料。
所以,當你在吃飯的時候遇到格蘭維爾的格蘭威特,麥卡倫的麥卡倫,格蘭費爾德的格蘭菲迪希,你應該知道他們的原料是大麥。
這些不算。
葡萄酒的原料葡萄,基本都來自當地,但是威士忌,就沒有這個限制了。
三年前,一位來自法國波爾多的酒莊老板來到杭州。我接待了他,然后我們在西湖吃了飯。
飯桌上,老教師還不經意間提到,那年波爾多天氣不好,葡萄收成不好。
坐在我旁邊的一個朋友打斷了我,“那你可以買其他國家的葡萄。西班牙不是近嗎?”
其實從世界范圍來看,越是高級的酒莊,越是強調葡萄是在自己的葡萄園采摘的。
看看拉菲,看看羅曼帝,自己葡萄園里的葡萄,這才是他們品質的核心。
葡萄酒講究風土人情,“生長環境”是關鍵。
但是威士忌不一樣。
威士忌的原料可以來自世界各地,也可以來自當地。
不知道大家有沒有聽說過山崎,日本著名的山崎威士忌,這幾年在中國非常受歡迎。
它的原料是從蘇格蘭進口的大麥。
除了山崎,日本還有很多威士忌品牌,大麥也是從英國進口的。相對而言,日本國產大麥成本高,質量低。
還有蘇格蘭谷物威士忌。80年代以前是用美國進口的玉米做的,不是英國產的玉米。
當然也有國內的原料,比如美國威士忌的原料,用的是美國當地的玉米。
葡萄酒和威士忌的區別,原料不同
2葡萄酒和威士忌的區別,生產工藝不同就像單位里,大家穿著同樣的制服,做著同樣一件事,坐在同一間辦公室,但感覺卻是有明顯的楚河漢界,仿佛是兩個世界的人。這就是“站隊”。
酒的社會里,說起來都是“酒”,卻也有明顯的派別,發酵酒、蒸餾酒。
它們是兩個完全不同的世界。
葡萄酒屬于發酵酒,威士忌屬于蒸餾酒。
所以,這又是葡萄酒和威士忌的一個明顯區別。
發酵酒,簡單來說,是原料中加入酵母,發酵后變成酒,比如,葡萄酒(如下圖)、啤酒、日本清酒、中國黃酒,等等。
發酵酒制作工藝的關鍵,是在“發酵”。
葡萄加上酵母,進行發酵,就是葡萄酒。
大麥(糖化后)加酵母發酵,就成啤酒。
上WSET中級品酒師課時,我們還會跟學生們,玩“自釀葡萄酒”的課堂游戲。
把葡萄放入瓶子中搗碎,加入酵母,然后讓它自然發酵,一個月后,等學生們來考試的時候,一瓶葡萄酒就做成了。
很多姑娘學生,總是“釀”得很開心。
其實,葡萄酒、啤酒這些發酵酒,都是這么生產出來的。
再說到蒸餾酒。
蒸餾酒的制作工藝,在于“蒸餾”。
或者,這么說吧,就跟屈臣氏的蒸餾水一樣,水加熱后,水蒸氣凝結而成的水珠,就是蒸餾水。
那么,對酒進行蒸餾,收集到的“酒蒸汽”,就是蒸餾酒。
往高處說,蒸餾酒,是對發酵酒的“二次加工”。
在發酵酒的基礎上,進行“蒸餾”,獲取到的液體,就是蒸餾酒,比如威士忌、白蘭地、伏特加、中國白酒。
葡萄加上酵母,發酵后,(變成葡萄酒),再進行蒸餾,成了白蘭地。
大麥(糖化后)加入酵母發酵,(變成啤酒),再蒸餾,就是威士忌。
可能,鄭小塔我這么講,你還是覺得有些枯燥。
那我們來講個有趣的。
其實,你在家也可以制作威士忌,(我們先不管好不好喝)。
買些好點的啤酒,倒入鍋中,蓋上鍋蓋,高溫猛煮,然后,掀開鍋蓋,把鍋蓋上的一滴滴蒸餾液,收集起來,就是威士忌。
如果,你嫌不夠純,還可以把這些蒸餾液再煮幾遍,這樣獲取的威士忌,純度更高。
當然,同樣道理,如果你拿白葡萄酒,放入鍋中煮,得到的就是白蘭地。
所以,從制作工藝上來說,葡萄酒屬于發酵酒的世界,威士忌屬于蒸餾酒的世界。
它們是兩個不同世界的“人”,彼此站在不同的隊伍。
葡萄酒一步可以制成,通過發酵即可,而威士忌則需要兩步,先發酵,后蒸餾。
這些又是葡萄酒和威士忌的區別。
3葡萄酒和威士忌的區別,味道不同你也知道,紅葡萄酒要常溫喝,白葡萄酒需要冰鎮,飲用時都不能加冰。
但加冰塊,卻是威士忌常見喝法,包括起源日本的水割喝法,也是加冰的。
我也開過威士忌課程,學生們會問,“鄭小塔老師,為什么葡萄酒不能加冰,而威士忌卻能加冰呢?”
我是這么解釋的。
一瓶葡萄酒的構成,大部分是水份,葡萄酒的風味物質,本來就溶解在這些水份里。
葡萄酒里,一旦加入冰塊,融化后的水,會大大稀釋葡萄酒中的風味!
而威士忌則不同,它的風味物質比較凝結,酒精度又高,需要水份把它們“打開來”稀釋,“拉長”“變寬”。
就像一幅《清明上河圖》,卷起來時,什么都看不到,不過,用手慢慢拉開,里面的北宋社會風光呼之欲出、一覽無遺。
這樣,我們作為品鑒者,才能感受到威士忌香氣口感的特點。
這也可以解釋,品鑒意式濃縮咖啡時,為什么需要加水,實際上也是這個原理。
從香氣上來說,葡萄酒花香味、果香味,非常明顯,畢竟它是水果酒嘛!
威士忌因為酒精度數高,花果香味反而不明顯,更多的是酒精味兒。
我記得,我考威士忌品酒師時,老師在上面一個勁地講,這款威士忌有什么植物味、花香味、鮮果味。
我坐在下面,一直撓頭皮,“怎么聞來聞去,都只是一股酒精味道。”
確實也是,這是很多人對威士忌的第一印象。
直到我后來品鑒過好多款威士忌后,才感受到它的水果類、谷物類等其他香氣。
不過,威士忌中也有明顯的氣味特點。
比如,蘇格蘭威士忌,有股明顯的泥煤味,美國的波本威士忌,香草味、焦糖味比較濃郁。
至于口感方面,紅葡萄酒多少有點“澀感”,白葡萄酒多少有些“酸度”,貴腐酒冰酒都是甜的,酒精味反而不明顯。
而威士忌呢?
最明顯的還是一股酒精味,哪怕你加冰加水還是一樣。
所以,屬于兩個世界的葡萄酒和威士忌,不同的釀造方式,又形成了它們味道上的巨大區別。
4葡萄酒和威士忌的區別,在中國的熱門度不同平時,我也會參加一些酒類討論會,跟行業前輩們探討下酒水行業的市場狀況。
在中國,白酒的市場規模是啤酒的10倍,啤酒的市場又是葡萄酒的10倍。
如果,我再加一句,葡萄酒市場又是威士忌市場的10倍。
雖然,威士忌在歐美國家,跟葡萄酒一樣普及,或者說,同樣受歡迎,是大眾飲品。
(更多威士忌,可以看這篇《“威士忌是什么酒”,最好的回答在這里!-清吧(酒吧)-快速成為吃喝專家!-吃酒ChiJiu》)
但在中國,葡萄酒還是一個新興飲料,而威士忌更是一種剛起步的飲品。
前幾天,我也跟我們斯享學校的李晨光老師討論過這個問題。
因為我們也有開設威士忌課程,他就說道,“鄭小塔,葡萄酒和威士忌,在中國的市場發展進程,是不一樣的。”
葡萄酒在中國已經深入到老百姓的生活,朋友聚餐、商務宴請、婚宴生日宴、家里自飲,這些場合都有葡萄酒的出現。
威士忌呢,還是局限于酒吧夜場,或者,愛好者圈子。
并且,現在的葡萄酒,“姿態放得很低",非常親民,完全成為一種大眾化飲品。
但威士忌呢,就像當初的葡萄酒,身上帶有一股“貴族味兒”,感覺有些高不可攀。
所以,當葡萄酒見到威士忌時,總會嘲笑他,“你這個公子哥,來了中國,反而不食人間煙火了!”
威士忌只好無奈地攤了攤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