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聽過這樣一句話嗎,“這酒是老酒,你看,時間長了就變黃了。”偏黃的白葡萄酒都是陳年佳釀嗎?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們先來看看國標。國酒顏色有明確的標準,不用著急下結論。無色或微黃色的白酒有:濃香型、清香型、鳳香型、豉香型、特香型、芝麻香型、老白干型、醬香型、濃香型,如五糧液、劍南春、口子窖、古井貢酒、方水晶、舍得、沱牌等。指定的無色酒包括米香型酒,如桂林三花酒。規定有陳年貴州茅臺等淡黃白酒。
所以,如果一瓶米香型白酒變黃了,那就是不合格的白酒,肯定不是老酒。但是其他的黃酒一定是老酒嗎?不完全是。這時候我們要搞清楚另一個問題,就是白酒中的淡黃顏色是從哪里來的?
事實上,淡黃色液體的來源有很多。首先,釀酒的原料,如高粱,含有花青素。固態發酵溫度高,發酵時間長,原酒存放時間長,酒就會發黃;其次,葡萄酒中脂類物質或雜醇油較多,也可能出現偏黃;還有一些儲物容器,如粘貼豬血、石灰等的儲酒容器。白酒存放時間長了,存在于容器中的鐵離子會釋放到白酒中,從而使白酒顯得偏黃;
如果因為原料中花青素的釋放而自然產生的黃色,需要儲存多年才能釋放出來,這種酒就可以稱為陳年好酒。如果脂類物質和雜醇油產生的黃色超標,可能會對人體造成傷害,所以這種黃酒不能稱為陳年好酒。如果是一些儲存容器中釋放出鐵離子導致的顏色發黃,雖然長期儲存是前提,但只有鐵離子不超標,我們才能稱之為陳年酒。
而且近年來,一些不法商家利用人們對微黃白酒的盲目喜愛,通過一些不正當手段在白酒中添加羅漢果、沙棘黃等物質,這些黃色白酒在市場上隨處可見。
其實在品酒的過程中,我們不用太擔心顏色是不是黃色,因為判斷一款酒的好壞,如果滿分是100分,顏色只占5分,其余的口感、香氣、風格、酒體等。占95分,而味道占50分。所以,喝酒的人不要僅憑顏色來判斷酒的好壞。
沒有兄弟,沒有單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