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是大曲濃香型白酒,產于四川宜賓,在中國濃香型白酒中獨樹一幟。宋代宜賓姚氏家族用五種糧食釀造的堯子雪曲,是五糧液最成熟的原型。公元1368年,宜賓人陳繼承姚的產業,總結出陳的秘方,稱為“雜糧酒”,后被晚清改名為“五糧液”。自建國以來,五糧液在發展過程中經歷了多次變化,成為中國最高端的白酒之一,其中最明顯的變化就是瓶身。
1950~1965年手榴彈瓶“交杯牌”五糧液
這一時期“膠北牌”五糧液主要采用“玻璃瓶手榴彈”的瓶形,頸標與主標之間有連接條。
1966~1970年中國名酒標“交杯牌”五糧液
這期間,“膠北牌”五糧液的瓶型換成了老式的直蘿卜瓶,瓶頸標簽上有“中國名酒”字樣,金色麥穗后面有金色光芒。1970年后取消了“麥穗射線”的設計圖案。
1966~1973年“紅旗牌”五糧液
紅旗牌商標是文化大革命的產物。五糧液“蘿卜瓶”和“手榴彈瓶”商標同時存在;這一時期的“手榴彈瓶”酒標較小,去掉了頸標和主標之間的連接條。1971年,商標周圍首次出現“中國名酒”字樣。這個品牌五糧液的脖子上標著“為人民服務”和“中國名酒”。
1973~1980年“長江大橋牌”五糧液
1973年,紅旗牌五糧液和老直蘿卜瓶正式停產,老直蘿卜瓶升級為弧形蘿卜瓶。長江大橋牌“商標”正式啟用,“長江大橋牌”五糧液分為國產酒和出口酒。
1980~1986年“交杯牌”五糧液再次使用
1980年是五糧液長江大橋品牌商標與膠北品牌商標混用的一年。1981年后,膠北牌五糧液獨占鰲頭。焦北牌五糧液采用蘿卜瓶,瓶底有獨特的十字符號圖案。
1985~1987年優質牌五糧液
頸標為中國名酒,商標位置更改了國家評酒會金獎(“優質”獎章)。商標兩側有“注冊商標”字樣,脖子上加了批準證書。
1987~1993年金標優質五糧液
從1987年4月22日開始,500ML五糧液蘿卜瓶采用金屬鋁覆蓋,其他品種仍采用塑料覆蓋,直到2000年12月才開始使用塑料塑料蓋。包裝上,鋁蓋蘿卜瓶有定位框(方便貼標),鋁蓋頂部標有“中國名酒”中英文字樣和廠徽。酒標開始標明度數和容量(60度的都沒有)。
黃金品質五糧液的酒標上有一些變化,酒標中的優質獎牌數字兩側印有“中國名酒”字樣。1989年,出現了多種標簽對稱的酒標,以酒標中金色麥穗的對稱感官設計命名,字體“五糧液”放大了幾倍。
70年代末~90年代初麥穗瓶優質五糧液
這一時期,麥穗瓶是五糧液出口酒的主流出口瓶型,瓶身有突出的“WLY”凸紋。1985年,麥穗瓶五糧液的酒標開始變化。酒標上下部分劃分的區域開始標注五糧液的首字母“W”,出口企業也簡化為“四川宜賓五糧液酒廠”。
,五糧液白酒瓶圖片9.jpg">1969~1993年“長江大橋牌”五糧液
此時期的五糧液外包裝發生重要變化,首先是塑料蓋變為鋁蓋,瓶身開始出現“中國名酒”字樣的頸標,酒標中“五糧液”字體發生改變,正標上出口公司、生產廠家都悄然變化。最值得提醒的是瓶身上出現了條形碼背標。
1993~1998年晶質圓通瓶五糧液
1993年該瓶型誕生,采用鋁蓋與塑蓋兩種封口技術。1994年1月1日起,五糧液采用隱形噴碼技術,在蘿卜瓶以及晶質型五糧液瓶上使用暗噴。
1995年圓通瓶五糧液頸標取消,同年推出“三防蓋”以及晶質多棱瓶,1998年“三防蓋”首次應用于晶質圓通瓶五糧液,卻也是此瓶型的終結年。
1995至2018年5月 晶質多棱瓶五糧液
晶質多棱瓶一直是有頸標的,1995年至1998年封口技術主要采用塑蓋“三防蓋”,1998年到2004年期間采用3M防偽技術,2004年后至今,這兩個時期五糧液的真假鑒定方法包裝上都有詳細說明。1998年,五糧液酒廠改造,組建五糧液集團,酒標上的生產單位正式標注為“宜賓五糧液股份有限公司”。
2018年6月 最新版晶質多棱瓶五糧液
這瓶五糧液普五52度的,上面寫著中國宜賓,18年1月生產的,是正品嗎?
市面上目前現存兩個版本的“普五”。從2018年開始,新出廠“普五”瓶身發生了上述改變。
“優質獎章”圖標改為“五種糧食”圖標“中國名酒”四字,改為“中國宜賓”
五種糧食”圖標象征著五糧液的五糧風味
五糧液現行配方是: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
從陳氏秘方到五糧液配方,幾經修改和調整。
在清末時期,鄧子均將陳氏秘方中的九種糧食改為五種糧食,形成了第一代五糧液配方:“蕎子成半黍半成,大米糯米各兩成,川南紅糧湊足數,糠糟拌料天鍋蒸。”
1960年以前,五糧液采用的配方,對“陳氏秘方”中五種糧食的配比作了適當的調整:高粱24%,大米28%,糯米7%,蕎麥31%,玉米10%。
1960年以后的優化配方,用小麥取代了蕎麥,并對五種糧食的配比進行了更為驚喜的調整:高粱36%、大米22%、糯米18%、小麥16%、玉米8%。
經過長期研究,才有了現在的五糧濃香品質的五糧液,恰到好處地融合了各種味道,喝了不上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