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7日,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中國城市科學研究會城市轉型與創新研究委員會舉辦“2022年首都城市更新優秀案例”評選結果新聞發布會暨案例研討會,在線舉行。
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院長李國平發布了《北京小微城市公共空間改造提升探索與實踐》等13個優秀案例名單,并頒發了優秀案例評選證書。與會專家學者和案例項目代表就模式特點、成果亮點、經驗的可復制性和推廣性、理論模型的提煉和提升等進行了探討。6個典型案例項目代表分享經驗,9位專家學者點評交流。
北京是首個提出減量發展的超大城市,正積極探索新的城市更新路徑。,李國平表示,北京市抓住疏解非首都功能的“牛鼻子”,通過功能疏解,推動城市空間布局結構調整,促進功能更新。這些優秀案例對京津冀城市群建設具有示范作用和重要借鑒意義。
北京大學副校長沈體言介紹,此次優秀案例評選活動是北京大學高端智庫建設的一項重要工作。旨在發揮北京大學的多學科綜合優勢和首都高端智庫的專業優勢,從理論、方法、政策、體制、機制、法治、社會參與、商業模式等方面,持續跟蹤研究首都城市更新的優秀范例、創新模式和有效經驗,為探索具有首都特色的可持續城市更新之路,推進首都特大城市治理體系和能力現代化貢獻力量。該運動于2021年12月啟動。截至2022年3月底,已收到來自40多個單位的50多個市區重建申請個案。4月中旬,其主題涵蓋了首都功能核心區的保護性修繕、恢復性修建、申請式退租與共生院建設,老舊小區更新改造,老舊樓宇和閑置建筑改造升級,城鎮棚戶區和城中村改造等案例類型。,課題組組織評審專家對申報案例進行評審,評審專家根據項目的創新水平、社會參與度、綜合效益、社會影響、投資節約、推廣普及等方面評選出15個優秀備選案例。隨后,調研組對備選案例進行了實地調研、座談、暗訪和核實,最終評選出13個優秀案例。
推動北京大學首都發展研究院將在北京市有關部門的指導支持下從學術視角對這些優先案例進行深度研究,進一步組建首都城市更新研究網絡,建設首都城市更新案例庫和知識庫,提煉首都城市更新理論模型和操作指南,編輯出版 《2022年首都發展報告》 ,'s首都特色城市更新進入新的征程和新的高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