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初景德鎮窯的瓷器生產也像明朝實行的“官窯民窯”制度。這不僅充分釋放了民窯的生產潛力,調動了工匠的積極性,提高了作坊規模和燒制細瓷的技術,而且由于當時官窯和民窯的相互影響和促進,無形中刺激了民窯青花瓷業的進一步發展。這也是清初青花瓷生產以民窯為主的重要原因。
至于清代前期景德鎮民窯青花瓷的具體特征,有以下幾點:
胎釉
清初青花瓷胎體呈灰色或灰黃色,瓷度較好,胎釉結合緊密。釉面多為鴨蛋綠色,透明度差,光澤度差。有的釉面上了釉,大部分都沾了醬。同時很多大刀具底部沒有上釉,補胎也不是很正規。盤、碗底部較厚,口沿逐漸變平,圈足略向內收。
材料
清初青花瓷器多以國產浙料彩繪,大致有青、雅、灰籃等。整體色彩穩定,少數偏暗,部分青花器暗淡模糊。
模化
清初的青花瓷器多為家用器皿,陳設為輔,器形以實用為主,基本延續了明代的傳統風格,器形也有明代古樸渾厚的遺風。
雕刻圖案
清初青花瓷的青花裝飾古樸自然。繪畫不采用以往單線平畫的方法,而是采用多線平畫的技法。它講究對稱、緊湊、互映、大膽、豪放。同時還有豐富的裝飾題材,如動物圖案、植物圖案、風景圖片、仿古圖片等。龍紋高大、雄偉、渾厚。
總之,鑒定清初民窯青花瓷器,必須廣泛接觸清初青花瓷器,才能提高鑒賞水平。也就是說,只有這樣才能得出正確中肯的鑒定結論。古人云:“執一千曲始知,觀一千劍始知器”。這個很有道理,青花瓷鑒定也是如此。所以要遵循這個原則,要多看、多比較、多分析來鑒別真偽。清代龔氏曾在《陶韻》中說青花瓷:“白瓷、青花瓷一火而成,花從釉中透,可參于自然之先天之美,無限本原無窮。”充分說明青花瓷的藝術魅力。你看,明明筆畫簡單,卻有一種由內而外的奢華,明明色彩簡單,卻有一種無與倫比的美感,明明肆意浪漫,卻有一種不經意的從容,明明清麗淡雅,卻有一種溫柔融化的意境.所以遇見青花瓷是一種緣分。當你看到它的時候,你會立刻被它震撼,吸引,癡迷!
全球博物館
拓寬你的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