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醉/文
說到張裕黃金白蘭地,朋友們都耳熟能詳,在世界各地的超市和酒行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但是你見過30年代生產的張裕黃金白蘭地嗎?
我相信大部分朋友都不會看到。即使是張裕公司的員工,也只有在張裕葡萄酒文化博物館里,才有機會遠遠地看到它,但絕對不可能把玩它。
我很幸運,不僅有機會近距離看美女,還有一場肉搏戰,而且我還沉迷其中。需要強調的是,我玩的是六瓶而不是一瓶。
是的,你沒聽錯!
我玩了六瓶20世紀30年代的張裕黃金白蘭地。
“老弟,來我家看看寶寶吧!”前幾天看了張弼士博物館5月20日在梅州落成開館的新聞,煙臺著名老酒收藏家劉健想起珍藏多年的6瓶30年代張裕黃金白蘭地,邀請我去他家一起鑒賞珍品。
到了劉建家,他小心翼翼地把一個特制的大錦盒搬到書桌上,打開錦盒,小心翼翼地從錦盒里拿出六瓶寶貝。
我也是雙手小心翼翼的拿起來,從整體到細節仔細欣賞。
與現在市場上流行的張裕黃金白蘭地的瓶型相比,20世紀30年代的張裕黃金白蘭地的瓶頸更加細長,瓶底呈內螺旋形。當時因為人工吹瓶工藝,六個瓶子都略有不同。
這兩種白蘭地的正面標簽都是英文的,標簽中央是英文名“SPECIAL FINE BRANDY”(中文版為“Special Gold Brandy”),標簽上方是6枚獎牌的圖紙——包括張裕白蘭地在1910年南洋勸業會、1914年山東第一商品展覽會和1915年巴拿馬太平洋博覽會上獲得的獎牌正反面。以下是華友先鋒葡萄酒公司(張裕葡萄釀造公司)的英文名稱和華友中國(中國芝罘,民國時期是煙臺的舊稱)的英文名稱。
用中文標明“煙臺張裕公司金獎白蘭地酒”字樣,頸上有“40年陳釀”字樣(中文版為“陳年酒”,即張裕廣告中的“40年金獎白蘭地”),瓶口貼有“財政部稅務管理局洋酒啤酒稽查驗證”的密封稅票。當時,張裕公司生產的白蘭地和葡萄酒被財政部稅務總局列為“中外商人在中國仿制的洋酒”。
更神奇的是,正面酒標右下方還蓋有“煙臺張裕公司實驗室”中英文字樣的鋼印;此外,正面酒標下還有用針孔標注的灌裝日期,其中2瓶是1933年6月5日,另外4瓶是1937年9月1日。沒想到,90年前,張裕公司當時就已經采用了這么多高科技手段。
透過明亮的瓶身可以看出,酒的顏色已經演變成了成熟的紅銅色,白酒依然純凈清澈。因為儲存條件好,雖然揮發了近90年,但酒精度大多在頸標以上,口感完美。
據劉健介紹,白蘭地俗稱“生命之水”、“酒的靈魂”,最初來源于荷蘭語Brandewijn,意為“燒焦的酒”。指的是葡萄發酵后蒸餾,然后存放在橡木桶中得到的一種蒸餾酒。
張裕公司是中國第一家白蘭地生產商,中國第一桶白蘭地釀造于1914年。根據1930年第二卷第2期:00號發表的《山東農礦廳公報》的描述,“其白蘭地由既定的白葡萄酒蒸餾而成,每年可產65700升”。1939年10月28日,《調查煙臺張裕釀酒公司報告書》刊登了張裕的廣告,說“八斤葡萄汁釀一瓶酒,四瓶酒蒸餾成一瓶白蘭地。”
早在1915年,張裕公司舉辦的巴拿馬太平洋世界博覽會(三藩市世界博覽會)與紅玫瑰紅酒、雷司令白酒、瓊瑤漿味美思一起榮獲金獎,因此得名“黃金白蘭地”。
值得一提的是,“金獎”也是張裕公司的注冊商標之一。1936年8月
月31日,張裕公司向民國實業部商標局上呈《商標專用權利創設呈請書》,提出“擬以‘金獎’商標用于《商標法》施行細則第三十七條第三十八項酒類之白蘭地商品”。1937年,民國實業部商標局批準其注冊“金獎白蘭地”商標(審定編號為26405),批準理由為:“茲經派審查員審查,并無違反《商標法》第一條、第二條之規定,應即依照《商標法》第二十六條第一項審定公告。”金獎白蘭地自問世以來,在國內外都享有很高的聲譽:
1912年,孫中山先生曾參觀張裕葡萄釀酒公司,親筆題詞“品重醴泉”,對這家公司的產品“張裕金獎白蘭地”等名酒予以贊揚。1914年,在山東省物品展覽會上獲金質獎章,南洋勸業會上獲金質獎章和最優等獎狀。1952年,在第一屆全國評酒會上,被評為國家八大名酒之一。1963年、1979年和1985年,在全國第二、三、四屆評酒會上,均被評為國家名酒,一并榮獲國家金質獎章。1984年。在輕工業部酒類質量大賽中,榮獲金杯獎。
1939年10月28日出版的《申報》刊登張裕廣告顯示,張裕“四十年金獎白蘭地”當時在上海市場“每瓶售價六元五角”。那么,這樣一瓶當時“售價六元五角”的張裕金獎白蘭地,如今價值幾許?
據劉建介紹,2019年10月18日,張裕公司舉辦了張裕白蘭地老酒回購暨年份酒戰略首發儀式,公布了白蘭地老酒回購政策,并專門成立“張裕白蘭地老酒鑒定委員會”進行鑒別及監督。
根據回購政策,1914年、1915年張裕生產的可雅白蘭地,一瓶即可置換價值113.2萬元的可雅15年XO白蘭地兩桶(600瓶),相當于一輛保時捷911跑車的價格。
“參考這個價格,你算算30年代的金獎白蘭地價值應該幾許?”劉建反問我。
欲了解更多美酒的文化知識和收藏故事,敬請關注“收藏醉美的日子”,來和我一起聊聊關于美酒收藏的那些人那些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