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是我國傳統的糧食作物,屬于禾本科黍屬。脫殼后稱為“小米”。小米味甘,微寒。它具有健脾、除濕、安神的保健功效。它既有食用價值,又有藥用價值。它是日常飲食中常見的雜糧,深受人們的喜愛。市場需求量大,經濟效益高,種植價值高。詳情如下:
一、選園整地
1. 1氣候條件
年無霜期180天以上,年有效積溫2800以上,年降雨量400毫米以上的區域,為最適氣候區。
1.2.園地選擇
根據谷子對氣候條件的要求,以及籽粒小、芽弱、頂土能力差等特點。宜選擇遠離工礦區、干線公路和三廢污染源(農業廢棄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的地塊,生態良好,地勢平坦,排灌方便,土壤疏松,土層深厚肥沃,有機質含量高,土壤pH中性或堿性,無殘茬。適宜的前茬作物有豆類、薯類、麥類、玉米、高粱等。
1.3整地改土
播種前平整土地,結合整地使用商品有機肥或腐熟農家肥和少量化肥作為基肥(一次性施入),每畝施商品有機肥200300千克或腐熟農家有機肥20003000千克,過磷酸鈣4060千克或磷酸二銨810千克,硫酸鉀35千克,然后深翻25厘米以上,耙細整平,做平畦或高壟待播。。
二、品種選擇
規模化栽培,宜選擇抗逆性強、優質高產、商品性好、增產潛力大的優良品種。
如吉谷系列:吉谷12、吉谷16(生育期87天,株高122厘米,穗長20.1厘米)、吉谷19(生育期93天,株高127.4厘米,穗長20.6厘米)、吉谷20(生育期92天,株高127.37厘米,優質高產,抗逆性好,產量高。
晉谷系列:晉谷21(耐旱)、晉谷23(耐寒)、晉谷35(生育期126天,株高152.8厘米,穗長18.2厘米)、晉谷49(高產,400斤/畝)。吉谷系列:吉谷17(生育期93天,株高119厘米,穗長18.9厘米),吉谷18(生育期104天,株高119.6厘米,穗長18.9厘米)。豫谷系列:豫谷13(抗逆性強)、豫谷18(生育期88天,株高106.7厘米,穗長17.8厘米),適宜在黃河流域種植。古龍系列:古龍25(生育期117天,株高145-150厘米,穗長13-14厘米),古龍30(生育期125天,株高175-180厘米,穗長25-29厘米,抗病性強),古龍31(生育期118天),古龍33等。
三、科學播種
3.1種子處理
選擇飽滿、大粒、無病蟲害、無霉變的選種。.種子
播種前10天在晾曬。,曬干1 ~ 2天,避免暴曬,以免降低發芽率。
它在精選。,大面積種植,并通過谷物分離器進行篩選。小面積種植,用10%的鹽水精挑細選,去除漂浮的癟粒、谷殼粒和雜質,保留大小一致的飽滿種子,最后將飽滿種子在底部清洗干燥。
在拌種。,播種前,用35%甲霜靈種子處理干粉按種子重量的0.2%拌種(悶種)以防止白病。按種子量的0.5%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拌種,防止黑穗病。或種子包衣。
3.2 播種時期
春播。春季,當10厘米深的地溫穩定在10以上時播種,北方以4月下旬至5月上旬為宜。
夏播。前茬采收后搶茬播種,一般于6月中旬前完成。
3. 3播種數量
根據土壤肥力和土質,每畝谷子播種量一般為0.75 ~ 1kg。土壤肥力差或晚熟、高稈、大穗品種酌情少播,反之取上限。
strong>3.4播種方法
谷子播種多采用平播法(平畦內直接播種),也可采用溝播法(劃溝后播種,適宜旱坡地,保肥、保水、保土效果好)或壟播法(適宜東北地區,播在壟上,以改善通風透光條件)。小面積時,人工搖耬播種;大面積時,用谷子精播機機械播種。
①株行距。行距40~60厘米,株距3~4厘米,每畝留苗4萬~5萬株。
②播種深度。深淺要一致,以覆土鎮壓后3厘米左右深為宜。
③播后鎮壓。為促使谷子早發芽、深扎根、出齊苗、保墑情,應隨播種隨鎮壓或隔天進行鎮壓,出苗前累計鎮壓2~3次為宜,確保種子與土壤密接。
四、田間管理
4.1移種補栽
出苗后,發現缺苗斷壟,可用溫水浸泡催芽的種子進行補種。也可在3~5葉期,從密集處挖苗移栽。確保苗全、苗壯。
4.2間苗定苗
按照去弱留壯的原則,于4葉期,疏除密集弱苗、枯心苗。5~6葉期,根據栽植密度(每畝留苗量,夏谷4.5萬株,春谷4萬株左右)定苗。
4.3壓青苗蹲苗
①壓青苗。對土壤肥力高、長勢旺的幼苗,在3~5片葉時用磙子壓青苗,使谷苗莖基部變粗,提高谷子抗倒伏能力。
②蹲苗。以控水的方式進行蹲苗。出苗后,在中午幼苗葉片打卷,下午4時能恢復正常挺立為止,堅持不灌水,以促進根系深扎、基部節間短縮粗壯。
4.4土壤管理
幼苗期,結合間苗定苗進行首次中耕、除草,保持土壤疏松,促進谷子生長。拔節期,結合追肥灌水、細清壟,進行第二次中耕淺培土。孕穗期,結合除草進行第三次中耕高培土。做到“頭遍淺,二遍深,三遍不傷根。
4.5施肥管理
谷子在生育過程中,需吸收大量、中量和微量元素,以滿足不同生育期對養分的需求。根據測定,每生產100千克谷子,需氮2~4.75千克、磷0.5~2.8千克、鉀2~5.7千克,吸收氮、磷、鉀比例為1.7∶1∶1.3,可配合測土配方施肥。追肥量根據地力、前茬及基肥量(有機肥、磷肥、鉀肥)綜合確定,主要追施氮肥,噴施鉀肥、微肥。苗期(出苗至開始拔節),一般不施肥。穗期(開始拔節至抽穗開花),每畝追施尿素10~15千克(前茬為豆類的減半)。花粒期(抽穗開花至成熟),每次每畝噴施50~60千克葉面肥液:0.5%~1%尿素加0.2%硼酸溶液或0.3%~0.5%磷酸二氫鉀溶液,7~10天噴施1次,連噴2次。
4.6水分管理
谷子苗期耐旱性強,一般不需要澆水。播種前灌水保墑,確保苗全苗旺。幼苗蹲苗期,控制灌水,土壤墑情差時酌情灌水。拔節期,耐旱性差、需水量大,適時灌水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65%~80%,以促進谷子生長、細穗分化。抽穗期至灌漿初期,按照少量多次的原則,隔壟輕灌(忌大水漫灌),保持土壤相對含水量85%~90%,促進幼穗發育、籽粒形成。雨季、生長后期,注意排澇。
五、綠色防控
危害谷子的害蟲主要有粟芒蠅、粟穗螟、蚜蟲、紅蜘蛛、雙斑長跗螢葉甲等,病害主要有白發病、黑穗病、谷瘟病、銹病、紋枯病等。堅持以“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和生物防治為主,化學防治為輔”的原則,進行綠色防控。
5.1農業防治
針對谷子主要病蟲害,選用多抗高抗的優良品種,實行嚴格輪作制度,配方施肥;合理密植,增施腐熟有機肥或商品有機肥;收獲后及時清園,以減少病源和蟲源越冬基數。
5.2物理防治
發現白發病等病株,隨時拔除,帶到田外深埋或燒毀。成蟲期,使用性誘劑、黑光燈、頻振式殺蟲燈誘殺粟穗螟等成蟲,用黃色粘蟲板誘殺蚜蟲等刺吸式害蟲。播放鷹叫聲,驅避麻雀。
5.3生物防治
保護利用赤眼蜂、螳螂、七星瓢蟲、草蛉、食蚜蠅等天敵昆蟲防治蚜蟲、紅蜘蛛、粟穗螟幼蟲等;用蘇云金桿菌或白僵菌等生物制劑防治粟穗螟等害蟲。谷瘟病發病初期,用6%春雷霉素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噴霧防治。
5.4化學防治
蚜蟲、紅蜘蛛、雙斑長跗螢葉甲發生期,用10%吡蟲啉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噴霧防治。銹病、紋枯病、黑穗病發生初期,用15%三唑酮可濕性粉劑1000~1500倍液防治。
六、收獲加工
6.1收獲時機
蠟熟末期或完熟初期收獲。此期基部葉片已變黃,籽粒含水量20%左右,95%谷粒硬化,外稃已變黃,應及時收割。
6.2 采收方法
①人工收割。小面積地塊,人工割倒后適當集中,在田間自然干燥。干燥后打捆,運到場院進行機械脫粒。
②機械收割。大面積種植基地,可采用聯合收割機進行收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