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2日,中紀委發布《警惕高端白酒漲價引發不正之風回潮》。文章指出,雙節將至,以茅臺為代表的國內高端白酒不斷漲價,已經超越了正常的人情往來和宴席需求,并將矛頭指向高端白酒漲價。
在高端白酒中,茅臺無論是產品定價還是股價都已經很高了。市值超2萬億,堪比貴州GDP,預計會被點名。不過還有一個白酒品牌雖未被點名,但正在對標茅臺,就是山西汾酒。
2020年上半年,山西汾酒先后上調42度和53度白酒價格。9月9日發布新品“青花白酒30復興版”,售價1099元/瓶,定位與茅臺接近。
事實上茅臺瘋漲的這些年,汾酒也在悄悄漲價,但模仿茅臺背后,隱患重重。
2009年,李秋喜接任汾酒董事長。當時茅臺營收近100億,凈利潤43億,而酒鬼酒營收剛剛超過20億,利潤3億多,根本不是一個量級。
到2019年,山西汾酒在李秋喜的帶領下實現了大增長,全年營收118.8億元,凈利潤19.1億元。但名酒第一梯隊依然是茅五羊,依然沒有汾酒的跡象。
尤其是茅臺,2019年營業收入854億元,凈利潤達到412億元。汾酒增長巨大,茅臺更大。10年過去,差距越來越大。
近10年來,隨著各大白酒品牌在汾酒表現不如人意的因素有行業環境,,攻城略地,白酒市場已經高度飽和,市場集中度高,內部分化巨大。
例如,2019年,全國18家白酒上市公司實現凈利潤860.28億元,僅茅臺一家占比就超過51%;但品牌表現不佳的酒企并不樂觀:順鑫農業營收達149億,凈利潤只有8.18億;種子酒收入暴跌,直接虧損2億元。
所以,井噴之后,白酒市場正在回歸理性,寡頭時代已經到來。茅臺會變得更強,占據更多的市場份額。而像汾酒這樣的知名品牌,在省外冷清,地域性太強,成長空間就會受到擠壓。
隨著第二是自身因素。成為80后、90后的消費主力,傳統白酒的麻辣味已經不能滿足年輕人的需求,所以近年來啤酒、紅酒、洋酒一直在蠶食白酒的市場份額。
在這樣的背景下,山西汾酒本身就有問題,比如去年曝光的品牌酒亂象。據悉,山西酒鬼酒品牌亂象一直存在,有人可以通過灌裝、貼牌三無散裝白酒來冒充酒鬼酒。
售價高達600元的“開發酒”批發價只要30元一瓶.而要獲得這款“開發酒”的授權,只需要支付300萬元。
所以在高端白酒市場飽和,以及大健康時代背景下,酒企想逆勢突圍應該從品質、口感處著手,向上突破,以貼近年輕人,而不是靠漲價宣傳高端定位,來換取利潤。這樣的做法,或許只會和新時代消費主力背道而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