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尋訪民間美酒第十一站
這是杏花村的一種白酒,因為這一帶有名酒的獨家品牌,這種酒不能叫“老白汾”。但是,我的第一反應,甚至是反復品第三瓶,就是這酒應該是老白粉。至少是最接近我印象中山西老白汾的味道,價格低到沒人相信。在現在的白酒市場,等于自討苦吃。
也是人類被困在繭中的原因。不能叫別人的物業名字。原來的老白汾不能叫老白汾。就叫“山西老酒”吧。老酒的老板跟我說,酒送給你,就當粉絲福利。
這款酒在地窖里存放了13年,沒有添加任何添加劑。還是63度,顏色沒有發黃,清澈如水晶。干凈純粹,山西酒本色。還有一種勾兌酒,用這種原漿做基酒,勾兌30年的老酒,53度的白酒還不錯。本文暫且不嘗,只說2007年原漿白酒配63度白酒。
果泥是酒。原漿是酒,所以可以叫酒。別的都不是酒,至少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酒。
不為別的強調這個概念,因為快忘了。葡萄酒是什么酒?用“古、今、中、外”來解釋,自古以來“酒”的概念從中到外都是一樣的:無發酵物之外的添加。谷物或水果發酵成酒,不加水,不加調料,散發出醇香。葡萄酒的質量取決于原料、工藝和陳方。這三個因素越好,葡萄酒的品質越高。
但是,由于急功近利,我們的釀酒行業利用基礎科學的研究成果,不是為了提高葡萄酒的質量,而是為了模仿精品葡萄酒的口感。只有化學品、乙醇和水才能生產“真正的”葡萄酒,這已經成為整個行業的執行規則。可以這樣比較:1982年的拉菲,盡管品質很好,但之所以這么貴主要是因為38年前的原漿酒。我們看到的,且不說市場上有那么多的銷量,就是現在的合成水平,也是很多酒廠和實驗室可以換來的。這種高科技水平,可惜沒用對方法,成了公開的“造假”手段。
勾兌的奧秘就像茅臺酒。好多年沒聽人說過這句話了:還是老味道!都是“為什么不能喝原味”?看到最多的例子,就是80年代一瓶茅臺滿屋飄香,現在不是鼻子上的味道。原因在哪里?20世紀70年代,茅臺酒廠被要求增加產量以滿足社會需求,年產量為1000噸。什么概念?如今茅臺鎮一般的中型酒廠都不止這個產量。就這樣,整個茅臺廠努力工作,終于完成了產量任務,但質量卻下來了。結果上面還不滿足,當時白酒的最高權威周恒剛奉命帶著200多人的技術團隊進入。
想想當前的輸出。當年1000噸的年產量影響了質量。現在年產5萬噸,是原來的50倍。背后的邏輯不容易理順。怎樣才能保持50年前的品質?只有一條路,發展高科技勾兌,做合成酒。
當時(20世紀70年代)還沒有葡萄酒勾兌,但有一種用新酒勾兌老酒的技術。這種技術不是每個酒廠都有的,是廠家保密的。一是白酒傳統不勾兌,據說有造假的壞名聲;第二,各家比較技術實力,看原漿酒的好壞。比如當時的汾酒、茅臺、五糧液,品質都比其他酒高,行業和市場沒有爭議。但也是在那個時候,葡萄酒勾兌開始了。一方面組織全行業勾兌技術培訓,一方面組織專家進行降酒精度實驗,于是降酒精度酒應運而生,并被賦予合法地位,躋身八大名酒之列。
好喝的原漿白酒的白酒技術,從白酒勾兌,到三精一水勾兌,再到今天的工業合成,已經走過了半個世紀。50年是什么概念?兩代半的時間意味著所有的孫輩都長成了小孩子。在這期間,酒的概念不斷被強力替換,比如“低度酒比高度酒好,不損害身體健康”、“酒鬼酒比農村本地酒好,沒有有害物質”、“酒是儲存好的,越放越值錢”等等。且不說炒酒不如炒股票,炒茅臺就能穩賺不賠,還不如存茅臺不如存黃金。
縱觀現在的飲酒者,50年洗腦的結果隨處可見:“200元以下沒有好酒”、“酒越貴越好”、“喝精品酒至少安全”。說了這么多,如果你真的想喝好酒,還是有一個明顯的感覺,原漿酒比勾兌酒,勾兌酒好。火爆的茅臺醬香酒就是有力的證明。為什么醬香酒熱,汾酒不熱,五糧液不熱?主要是醬香酒的原漿成分最大,醬香酒有相當一部分基本是原漿,而且是陳方五年的原漿。
原漿酒的特點接著說醬香型酒。由于醬香酒基本都是原漿,所以很少有人知道原漿酒的特點。不是無知,而是白酒行業50年洗腦的結果。人們已經忘記原漿酒是什么味道了。去年國慶,我在茅臺鎮的一個酒廠。當我聞到酒味時,我提議喝醉。是多年未見的原酒。我用醉酒來測試是不是真的原漿。
現在普遍用老酒勾兌新酒,除了增加產量,基本都是因為原漿的口味修飾。現在,口感和風味已經被馴化適應勾兌酒,而不是原漿酒。根本上:原漿酒,尤其是老原漿酒。
,酒體性質已經穩定到“死寂”狀態,喝著口感沉悶,沒什么特色。這個特色被行業叫做“鮮”,可以比喻為美食的麻辣,原漿老酒則是清燉。既然喝酒人的口味已經被馴化,才有了勾兌勾調合成酒大賣。可是行業忽略了傳統文化的力量,人們不論熟悉還是忘卻,一旦喝到原漿老酒,再也回不去喝勾兌酒。原漿老酒的魅力,就像古典美人,哪怕現代人裝扮,也會引起無數人的愛慕。西安的不倒翁小姐姐,飛天如意小姐姐,還有藏族小伙丁真就是明證。
山西老白酒單就我喝酒的經歷,很少喝過原漿酒,一直被白酒行業和市場馴化著。喝過多年的假酒、酒精酒,還有了自豪感,常以“幾十年假酒整不倒”自夸。后來喝醬酒,才進入我的喝真酒時代,所以在我喝醬酒10年經歷里,上過再多的當也不忌恨對方,畢竟是他倆給我喝到真酒的機會。
原以為喝了醬酒不再會喝其他的酒,這款山西老白酒改變了看法。初見這個酒,想著在汾酒城品嘗的2016年63度原漿,已經是很美的酒,喝過最好的汾酒。這個是2007年的63度原漿,怎么這樣低的價格,會是真酒嗎?所以用了一個多月的時間,反復品嘗,不斷回憶過去的味覺和嗅覺。喝了3瓶后,沒了疑問,可是也帶來麻煩,再喝我那屋里放了8年的醬酒,居然嘗到明顯的異味,其實本來是醬酒的風味。
由此得出一個新的體驗:喝酒不可勤換酒,尤其是不能同一頓喝幾樣酒。比方一頓酒同時倒上清香酒、醬香酒和濃香酒,只會是清香喝著順,醬香和濃香不能好好喝下去。反正我試過多次,同時喝,醬香酒和濃香酒的窖池味,不再是常說的窖香或曲香,是真切的臭味,不信您試試?
(本文配圖均為實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