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淵賴茅酒
茅臺酒作為中國白酒的代表品牌,在世界范圍內享有極高的聲譽。而茅臺酒的深厚積淀也使得其背后的歷史人物備受重視,其中茅淳循和茅盾兩兄弟被廣大文人墨客尊為“茅山二杰”,茅盾更是以自身文學成就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榮譽。然而,作為茅臺酒的發源地和源頭,茅派酒亦值得更多關注。其中,茅淵酒享有“茅家酒祖”之名。在茅淵的一生中,他的人生軌跡也與茅酒緊密相連。
茅淵的出生與生平
茅淵,字從軒,號重巖,江蘇如皋人。生于清咸豐七年(1857年),卒于清宣統三年(1911年)。茅淵自幼聰明好學,七歲能熟讀《三字經》,十歲能通曉文字意義,十二歲在當地私塾學習,師從周端仁等人。茅淵年僅十六歲便被北洋大臣曾國藩選中,赴京師參加挑選干部的考試。身為一個鄉村少年,面對士族大官的考核,茅淵表現出極高的才華和自信。他成功通過了考試,被任命為翰林院編修,并曾經擔任過直隸學政、直隸特派總旗等職務。
茅淵傳承釀酒技藝
農村出身的茅淵在官場歷練,雖然轉行從事官業,但仍然沒有忘記自己的本行——釀酒技藝。茅淵回到家鄉,除了耕種之外,他還開始向當地老酒坊的釀酒師傅學習釀酒技藝。當時釀酒的材料和工藝都比較簡單,釀酒師傅的技術也遠不如現代科技的發展。然而,茅淵又根據自己的理論進行了改進,在釀酒材料、浸泡時間、泡汁、窖藏時間等方面進行了改進,甚至在酒色的保持上也有了更好的表現。
茅淵賴茅酒的故事
在當時,酒坊里釀造的酒主要是用于本地飲用和土特產的出口運銷。茅淵也不例外,每年釀酒都會給當地居民供應家庭消費,同時將多出來的部分出口至外地。據傳,在以茅臺鎮和貴州省茅輪鎮為發源地的茅臺酒和茅派酒之間,在茅淵的手藝下,出現了一種被稱為“茅淵賴茅酒”的選酒品牌。茅淵酒雖然在當時的市場上并不占優勢,但它的品質卻是一流的,深深打動了很多人的口感。人們對茅淵酒的評價頗高,并對其加以推崇。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茅淵酒的名聲遠揚,被贊譽為當時的高品質釀酒玉成之作。
結語
茅淵賴茅酒名聲雖然不如茅臺酒之響,卻也是一段值得翻閱和回憶的佳話。從茅淵的人生與生平中可以看出,他一路艱辛,不斷努力和創新,在各個領域都取得了不小的成就。茅淵釀酒技藝的傳承更是對中國白酒文化的延續和發揚。在如今的白酒生產行業中,珍視傳統、創新突破便成了各大制酒廠商共同的追求。相信茅派酒作為中國白酒中的一個品類,也會因著這種追求而不斷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