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糧液的釀造技術傳承發展了一千多年。現在“五糧配方”的誕生,并不是憑空創造,而是繼承了歷代的釀造經驗。重碧酒,瑤曲,雜糧酒.五糧液發展史上記載的這些精品酒是蒸餾的還是釀造的?今天第五掌柜就和大家聊聊五糧液發展史上的酒。
早在唐代,宜賓就有“崇碧酒”之稱,由四種糧食釀制而成。詩人杜甫路過宜賓時,也寫過一首“重蘭花作春酒,輕紅荔枝”的詩。
那么在唐代,令文人神往的崇碧酒,會是蒸餾酒嗎?從技術可能性的角度來看,毫無疑問唐朝已經有了蒸餾技術,但這種技術是否廣泛應用于釀酒還不確定。從酒體本身來看,這款酒呈現出“重藍”(深綠)的外觀特征,與蒸餾酒無色透明的外觀特征相差甚遠,因此這款酒仍為自釀葡萄酒(又稱“發酵酒”)的可能性較大。
到了宋代,宜賓的釀酒業空前發展,酒的品種和規模遠超漢唐,如王功權家的“荔枝青”,姚家的“安樂”、“春春泉”、“雪曲”等。由于宋代學者黃庭堅喜愛,故《堯紫雪曲》的記載最為完善。根據黃庭堅《安樂泉頌》中的描述,我們可以總結出這款酒的幾個特點:
一是酒精含量相當高——喝了能治“手風”和“眼花”;
二、“諸味和諧”——“清而不稀,濃而不濁,甜而不苦,辣而不苦”;
三、酒體顏色純正——“杯色爭玉,白云生谷”。
從這些特點,我們可以看出,瑤曲應該具有蒸餾酒的一些特點。
由崇碧酒和堯子雪曲發展而來的“雜糧酒”在明清時期很流行。其秘方由陳獨創,也是五糧液中最早有明確處方記載的“歷史名酒”。
判斷“雜糧酒”是蒸餾酒還是釀造酒很簡單:根據陳的秘方“窖藏發酵罐蒸”,此時為蒸餾酒。
了解更多白酒歷史,關注今日頭條五糧液賬號,與五寶一起考古五糧液。有趣的故事要先“嘗一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