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踏雪尋美】
作者:徐剛(中國社會科學院文學研究所副研究員)
提起文學中的冰雪運動,恐怕首先想到的是美國著名“硬漢”作家海明威。他似乎一直對冰雪世界情有獨鐘。早在20世紀20年代中期,海明威就在奧地利福拉爾貝格多雪的蒙塔豐度過了兩個冬天,這極大地滿足了他對高山探險的渴望。他和他的朋友們跟隨滑雪教練Valtrent,參觀了Silfreita,并多次嘗試冒險滑雪下坡。大概是《阿爾卑斯山的冬天》的靈感給海明威后來的創作提供了非凡的力量。在他的代表作《乞力馬扎羅的雪》中,他提醒垂死的人們他們滑雪的場景:“他們的大滑雪是從那里一直到梅德納德家上方的冰川大斜坡。雪看起來像蛋糕上的糖霜一樣光滑,像粉末一樣柔軟。他記得鏟子無聲的滑動,如此之快以至于你看起來像一個。
也是寫冰雪的,海明威的另一部小說叫《越野滑雪》。這部小說一如既往地體現了海明威“八分之一露出水面”的極簡寫作原則。小說只是詳細描繪了尼克和喬治的具體滑雪場景,包括提前做好的準備工作,“給雪板打蠟,把靴尖塞進雪板上的鐵夾子里,把夾子牢牢固定”。滑雪途中,“尼克用滑雪板壓下鐵絲網最高的鐵絲,喬治跳了過去”。還有豐富的滑雪經驗可以分享。“你必須往左滑。因為谷底有圍欄,所以快速沖下去后要打個大旋。”小說描述了他們對滑雪的熱愛和再也沒有機會滑雪的挫敗感,但并沒有過多解釋他們的身份背景和為什么不能再見面。在海明威這里,這種豐富的想象空間是留給讀者的。
關于滑雪,我們還可以想到小說《林海雪原》。在曲波的紅色經典中,有“苦練武功,滑雪飛向深山”的有趣篇章。在這一章中,為了適應戰斗的需要,203團長邵建波帶領的團隊開始了“與雪進一步交好”的壯舉。對他們來說,這次“新的奮斗”任務就是苦練滑雪技能,邵建波把這項技能視為他們林海雪原土匪成敗的關鍵。為了完成這項艱巨的任務,他身先士卒,以身作則,通過猛、快、巧的艱苦訓練,成為一名模范軍人。經過十幾天的艱苦訓練,小分隊的其他戰士不再是兩條腿拉出雪坑的大力士,而是變成了飛上雪地的“武功”。他們成功地把雪原變成了汽車路、火車軌、驅逐艦的海洋、飛機的飛翔天空,無疑為林海雪原剿匪大業的最終勝利奠定了堅實的基礎。1960年春節后開拍的電影《林海雪原》中,為了營造真實的雪景,全體演職人員一起上山運雪。影片中最讓觀眾賞心悅目的一幕,是身著銀袍、身披雪板的戰士們英姿颯爽,穿行在茫茫雪林中。當時為了配合拍攝,部隊特意請來了八一滑雪隊的運動員。所以電影中遠處的高山速滑是運動員完成的,近景滑雪鏡頭是演員的表演。據悉,與小說類似,當時為了盡快學會滑雪,很多演員摔得鼻青臉腫。
關于冰雪運動對小說中人物情感醞釀的影響,也許有俄國作家列夫托爾斯泰的《安娜卡列尼娜》。這本名著的主要人物萊文的出場,是借助滑冰巧妙地進行的。小說中,剛剛從縣議會辭職,全身心地投入到管理鄉村3000多公頃土地的萊文,正打算向凱蒂求婚。在杜克奧布朗斯基(Duke Oblonsky)的帶領下,他懷著忐忑不安的心情來到了動物園溜冰場,在這里他一眼就看到了自己心愛的小貓。一番尷尬的寒暄之后,凱蒂大方地邀請萊文一起滑冰,萊文自然喜出望外。于是,穿上溜冰鞋后,興奮的他迫不及待的脫下外套,開始了他的表演。正如小說中所描繪的那樣,他迅速滑過小屋旁邊崎嶇不平的冰面,到達中間平坦的地方。他嫻熟而武斷,像一只貼著地面飛翔的小燕子,又像一個隨著音樂起舞的舞者。他嫻熟優雅的滑冰姿勢為他贏得了“莫斯科滑冰大師”的稱號。萊文膽怯地走近凱蒂,后者的微笑讓他放心。她甚至向他伸出一只手,讓他們兩個并排滑過。他們不停地加速,越滑越快,手也攥緊了。于是,某種幸福的希望在這狹小的溜冰場升起,彌漫。
也是關于人物情感的醞釀,契訶夫的短篇小說《捉弄》也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小說中,一個喜歡捉弄人的男生帶著一個女生去滑雪。膽小的女孩聽到風中的“我愛你”,請求男孩“我們再滑一次吧”。自然而然,女孩愛上了滑雪,開始克服獨自滑雪的恐懼,但男孩卻離開了。“我愛你”這句話是一個騙局還是風的聲音已經成為一個永遠的謎。于是,世界上最純真的愛情留在了風中。小說看似平淡,卻用寥寥幾筆寫出了兩性關系中的誘惑、遺憾和甜蜜。
同樣值得一提的是王蒙的《青春萬歲》。小說中的楊強-云沒有交工程制圖的作業,也不想錯過一年一度的溜冰場開幕式。于是,經過室友周小玲的炒作,她的心飛到了什剎海溜冰場。作為一名“滑冰高手”,楊迫不及待地陶醉在溜冰場的涼爽和刺激中,“聚光燈如同天上的十五月亮,銀光灑在冰面上”。但是,如《安娜卡列尼娜》所示,溜冰場的自由與美好,似乎總是與朦朧的愛情息息相關。于是,當楊和張世群在一家賣紅果湯的小店偶遇時,冰場上適時響起了柴可夫斯基的《花之圓舞曲》。伴隨著迷人的音樂,這對年輕的男女親切交談,談論著各自的學業,整體滑冰的快樂,當然還有雪人意味深長的故事。然后,他們回到冰場,開始追逐冰面,讓甜美的晚風輕輕吹拂。在楊這里,各種夜晚的景象和各種不知從哪里來的情緒,像海水撞擊巖石一樣,輕輕地敲打著她的心。她不知道這是什么,但正如小說中所說:“當云強試圖捕捉那些極其真實的人時,一切都很難講述和描述。
在地激動了她的秘密的時候,一切卻又像霧一樣地溫柔地飄走了。”1983年,黃蜀芹導演將《青春萬歲》改編成同名電影時,她將這個經典的夜晚換成了什剎海的暖暖冬晴。時至今日,關于電影的印象也許模糊不清,但觀眾想必怎么也忘不了楊薔云在冰面上的飛馳,以及她揮手高喊的,“我喜歡這飛一樣的生活!”這大概正是一個時代的永恒記憶。《光明日報》( 2022年02月07日09版)
來源: 光明網-《光明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