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紅泥,來自茅臺鎮核心釀酒區的醬香酒明星!
曾經的汾酒是無可爭議的老大,主角光環在他身上遍地開花。可惜時過境遷,如今的汾酒掙扎著回到了小五的位置。從“汾老大”到“汾小五”,汾酒都經歷了什么?
“最早國酒”,國之瑰寶
歷史上,汾酒有過三次輝煌:1500年前的南北朝時期,汾酒是二十四史唯一記載的酒;晚唐大詩人杜牧,一首詩唱了《清明》,這是汾酒的第二次成名。1915年,汾酒在巴拿馬萬國博覽會上獲得一等金獎,為國爭光,成為中國釀酒業的佼佼者。
自山西高梁汾酒奪得一等獎獎牌后,緊接著新中國的“開國宴”,汾酒一路風頭正勁,當之無愧的“汾酒老大”連年蟬聯第一。
直到1993年,五糧液才抓住機遇,做高端定位,全民追捧,搶得第一。就在汾酒準備奮起直追的時候,屋漏偏逢連夜雨,1998年的“朔州假酒案”再次發生。從那以后我就一路郁悶,看著小弟茅臺一躍而起,三兩下就坐上了五糧液的第一把交椅,一直占據到現在。
今天就來說說這些故事,國與國之爭,國宴之謎,假酒之禍。
“萬國”博覽解密
六等:巴拿馬國際博覽會獎
一等獎:(一)大獎章;
二等獎:(b)榮譽勛章;
三等獎:(D)金獎;
四等獎:(e)銀獎;
五等獎:(F)銅獎;
六等獎:(C)獎字(無獎牌)。
1915年,巴拿馬博覽會為中國頒發了1211個獎項,其中包括大獎章57枚(汾酒占其一枚), 74枚榮譽獎章和258枚金牌。
關于汾酒獲其大獎章的記載有很多,也是唯一獲獎白酒的品牌.
但漸漸的,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一路崛起,都是靠“1915年巴拿馬萬國博覽會榮獲金獎”來宣傳的。“三人成虎”的道理想必大家都懂。聽多了,自然就成了事實。
時至今日,無論做了多少宣傳,原本宣傳的意義和效果早已蕩然無存。
國宴第一用酒的歷史
1949年9月21日,第一屆全國政治協商會議在北京開幕,為期十天。10月1日,在廣安門廣場舉行了隆重的開國大典。在CPPCC的開幕日、閉幕日和開國大典日,國家舉行盛大的國宴。三次宴請用的酒是山西汾酒,不是貴州遵義的茅臺酒。遵義當時還在國民黨手里,1950年10月才解放。向解放區供應葡萄酒是不可能的。所以就汾酒而言,汾酒才是真正的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國宴用酒,堪稱“共和國第一國宴用酒”。(《中國名酒汾酒》,第307頁)
作為一個光環,第一白酒的汾酒似乎被暗算了,在這些所謂的榮譽和故事中,沒有任何漣漪。好像從來沒想過推廣自己的品牌,提高知名度。直到茅臺崛起,這些本該屬于汾酒的故事被搶走,汾酒才反應過來,和茅臺打起了口頭官司。但是太晚了!
山西省工商人員在個體戶康某家中查封假酒83箱
致命一擊的“朔州假酒案”
1998年春節前后,山西省朔州市發現數百人因飲用甲醇超標的散裝白酒而中毒:其中27人死亡,222人因中毒住院,其中多人失明。
其實之前各地也發生過多起假酒案件,但山西這起假酒案的負面影響是最大的。從此山西的酒企元氣大傷,銷量一落千丈。雖然很多酒企都盡力配合國家調查,堅稱自己的酒品質量沒問題,但依然無法避免省外銷量低迷的情況。
這個案子徹底碾壓了包括汾酒在內的所有山西酒,山西酒直接成了過街老鼠,人人喊打。報紙甚至刊登了 《勸君莫飲山西酒》 .的報道,汾酒還在和五糧液爭奪這一榜首。“假酒案”一出,汾酒徹底潰敗,取而代之的是五糧液,從此沒落。
uhao.com/pic/img.php?k=汾酒是什么時候創立的,汾酒集團成立于哪一年6.jpg">禍福早已定
汾酒屬清香型酒,出酒率高,生產周期短,產能大,成本低,價格親民,加上口味偏大眾化,再有一個“國家級名酒”稱號的加持,這就是當時汾酒風靡全國的原因。
和五糧液一樣,名酒光輝在手,OEM的事情自然少不了,畢竟這樣不僅簡單,來錢還快。發展到現在,山西不僅煤多、醋多、蘋果多,“假汾酒”也特別多。你可能不知道,汾酒分股份酒和集團酒兩種,股份酒是汾酒老廠生產的,是正宗的汾酒,而集團酒則是由加盟酒廠生產的。
曾經有媒體報道過汾酒的這種亂象。對此,汾酒集團聲明稱將針對市場的亂象進行核查。但集團發展了一堆的開發商,設計到更多的開發、合作等環節,中間很多環節都不清楚。所以,清理到到現在,依舊還是剪不斷,理還亂。
風水輪流轉,黃帝輪流做。久經考驗的“國酒之根”還是有很大的市場影響力的,從“汾老大”到“汾小五”,多少是有些意難平的,或許汾酒也是潛忍蟄伏,伺機崛起。”
“龍潛海角恐驚天,暫且偷閑躍在淵”。當然,伺機崛起的不一定只有“汾酒”,或許還有“紫紅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