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酒振興,高端化和全國化是核心命題
文丨酒業家團隊(ID:)
如今,全國性名酒加速擴張成為常態,給地產酒品牌帶來的壓力驟然升高。被侵襲的基地市場、被沖擊的優勢價格帶、逐漸邊緣化的品牌認同感,讓地產酒分化的態勢愈加明顯。
談及地產酒突圍的典型樣本,蘇酒、徽酒珠玉在前,以洋河、古井為首的地產酒龍頭品牌貢獻了地產酒泛區域化、全國化發展的優秀模板。與蘇皖鄰近的湖北也同樣是地產酒的熱土,但相比之下卻顯得頗為“低調”,不僅沒能誕生上市酒企,能在省外具備廣泛認知的品牌也寥寥無幾。
實際上鄂酒劇變:白云邊毛鋪稻花香黃鶴樓強勢突圍,地產醬酒起步,在近300億規模的湖北白酒市場,面對茅臺、五糧液、洋河等全國性品牌的“圍攻”,鄂酒在規模競爭中依然占據優勢地位。酒業家調研發現,以勁牌、白云邊、稻花香、黃鶴樓等為代表的地產酒牢牢占據了湖北省內半數以上的市場份額,沖刺百億、老字號復興、泛區域化突圍的戲碼接連上演,鄂酒會成為蘇酒、徽酒之后的地產酒第三極嗎?
中國酒業協會數據顯示,2021年1-12月,全國規上白酒產量715.63萬千升,湖北以34.78萬千升的白酒產量排名全國第三,占比4.86%。有行業人士預估,2022年湖北白酒市場容量在250-300億之間,是典型的白酒產銷大省,地產酒在省內市場也極具分量。
綜合多位湖北一線酒商、行業專家、業內人士的觀點、數據,湖北地產酒企業大致可分為四大梯隊,總體呈現兩超兩強、腰部扎堆的格局。
保健酒龍頭勁牌、兼香龍頭白云邊穩居第一梯隊。據熟悉勁牌的行業人士透露,2022年,勁牌保健酒銷售規模約為60億元,公司總銷售規模大概在百億量級,其中,毛鋪的貢獻也功不可沒。
公開數據顯示,毛鋪2015年銷售額為6.5億元,2016年近16億元,2017年直逼20億元。之后雖未公布銷售數據,但其在中低端市場的地位較為穩固,從不到百元至400元價格帶的金蕎、黑蕎、紫蕎具備較強消費認知。
1月28日,湖北省荊州市招商促進中心發布數據,2022年,白云邊全年實現銷售收入70.78億元,比2021年增長15.58%;完成產品銷量1242.16萬件,比2021年增長13.43%;上交稅金15.5億元,比2021年增長29.49%,再創歷史新高。
第二梯隊則是稻花香一枝獨秀。官方數據顯示,稻花香酒業2022營銷年(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實現銷售回款同比增幅達31.1%鄂酒劇變:白云邊毛鋪稻花香黃鶴樓強勢突圍,地產醬酒起步,增速十分可觀。湖北酒商王總表示:“稻花香2021年銷售規模約為30億元,從市場表現來看,2022年銷售額預估在40億元左右,省內份額占七成左右,宜昌、黃岡、孝感是核心市場。”
湖北唯一的“中國名酒”黃鶴樓目前也加快發展步伐。2016年,古井貢酒宣布收購黃鶴樓酒業51%股權,根據對賭協議,2017年至2021年,黃鶴樓分別要完成營收8.05億元、10.06億元、13.08億元、17.01億元和20.41億元。年報顯示,黃鶴樓酒2017年至2019年分別實現營收8.06億元、10.07億元、13.1億元,2020年因受疫情影響帶白酒,目標順延至下一年,2021年實現營收17.07億元,均踩線過關。據業內人士透露,2022年黃鶴樓酒業已實現業績目標,營收正式突破20億大關。
在兩超兩強之外,湖北10億規模以下的地產酒腰部陣營則呈現出更鮮明的區域性特征。襄陽的石花、十堰的梨花村等在基地市場都具備堅實的渠道基礎,但基地市場之外的品牌影響力還有待培育。十堰酒商吳總表示,梨花村在2022年8月就提前完成了全年銷售目標,同比銷售增幅超過60%,十堰市場的銷售占比接近九成。
值得注意的是,湖北地產醬酒近年來也頗具聲勢,以珍珠液、神農架為代表的醬酒品牌起勢明顯。據業內人士透露,主攻高端醬酒市場的神農架醬酒上市才一年多,但銷售額已破億元,在武漢市場和泛神農架區域憑借圈層營銷取得了不錯的消費口碑。
回顧早期鄂酒的發展歷程,可以發現各企業之間的競爭具有驚人的相似之處:42度左右的中低端產品扎堆,200元以下價格帶的拼殺極其殘酷。
在很長一段時間內,湖北白酒市場呈現白云邊、稻花香、枝江三足鼎立的格局,三強交替領先成為常態。2012年至2020年,白云邊的銷售業績始終在50億元上下徘徊,增速并不明顯。稻花香2016年銷售額已接近30億元,但其2021年銷售額仍為30億元左右。曾躋身中國白酒十強的枝江,巔峰時期銷售額高達42億元,多年蟬聯鄂酒老大,但自2012年起銷售連年下滑,逐漸掉出第一陣營,反而是勁牌、毛鋪憑借差異化品類后來居上。
在業內人士看來,這一階段頭部鄂酒難以實現可持續增長,很大程度是由于各企業在中低價位瘋狂“內卷”,注重渠道巷戰拼殺,卻忽視了產品高端化和消費者培育,自然而然,湖北消費者對鄂酒的認知便長期固化在百元價位帶,也讓全國性名酒的中高端產品得以“趁虛而入”。
北京正一堂咨詢機構董事長楊光認為:“制空權的喪失,對企業未來的發展很不利。如果省酒企業沒有高端化的產品,未來其中低端產品的市場地位也會非常危險,會遭到名酒企業的降維打擊。”
好在鄂酒陣營很快意識到了這一點,最近3-5年,湖北地產酒的主流價格帶迅速上移至200元以上,并向次高端發起沖擊。酒業家列舉了鄂酒部分代表性產品,可以看到,鄂酒頭部品牌在200-800元價格的產品布局最為集中,競爭也最為激烈。
白云邊依然是鄂酒產品結構升級的先鋒,武漢華康酒業董事長陳華珍指出,目前,白云邊次高端價位的20年陳釀已成長為超級大單品,而定位高端的30年陳釀在商務消費中的增速也十分亮眼。
白云邊官方發布的具體產品策略包括:穩住白云邊原有12年、15年等大單品;沖高正在成長、走向優勢、走向成熟的產品;搶抓推高推新過程中的節點產品;爭奪500-1000元價位段市場,主導產品逐步向20年陳釀靠攏;布局千元價格帶;減少、限制百元價位以下的低端產品。
稻花香也不甘示弱,于2018年提出“131”目標:年銷售清樣10萬件、活力型300萬件、珍品一號1000萬件。2022營銷年,稻花香清樣、活力家族、珍品一號產品發貨額同比增幅分別達24.89%、32.32%、30.59%,次高端和高端價格帶的拳頭產品逐漸起勢。
腰部陣營的產品升級也十分顯著,持續推高基地市場主流價格帶。枝江酒業董事長兼總經理朱偉表示:“2022年是枝江真年份上市的第二個完整年度,宜昌地區銷售額預計突破6000萬,而且其中70%是600元左右價位和千元以上價位的稻花香6年和12年產品。”此外,梨花村的核心大單品金綿柔目前也已牢牢占據十堰市場200-300元價格帶。
中泰食品飲料首席分析師范勁松在研報中提到,長期來看,地產酒較強的渠道運作能力將為產品結構升級打下堅實基礎,在品牌勢能提升的同時向全國化名酒躍進。在湖北市場,地產酒的塔基依然穩固,在頭部品牌的引領下,向上的空間也逐漸被打開。與全國化名酒貼身肉搏,將再次檢驗鄂酒高端化的含金量。
相比蘇酒、徽酒,鄂酒長期以來都是省酒全國化的“差生”,省級龍頭此起彼伏,卻走不出一個跨區域的王者。除了勁牌作為保健酒行業老大,在全國范圍內占據了品類的半壁江山,其它鄂酒品牌在全國范圍一直難有建樹。
不過,這種情況在近年已有了明顯變化。
渠道一直是地產酒能夠立足的根本原因之一,不同于全國化名酒的空中投入,地產酒更擅長于打巷戰,在渠道推廣中更多采用像買斷陳列、買斷門面、送酒促銷等方式,以地面推廣為主,渠道模式方面精細化程度相較也更高,以便對外來品牌進行攔截,確保地產酒的優勢。
鄂酒的瘋狂“內卷”雖然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省內品牌內耗嚴重,但同時也強化了鄂酒的渠道掌控力。如今,鄂酒正試圖將省內的渠道掌控力復制到省外,頭部品牌仍是區域拓展的先鋒。
陳華珍指出,白云邊在省外的渠道運營策略,基本沿用了此前在省內的渠道拓展模式,通過經銷商培育省外消費者,推動年份陳釀系列大單品滲透市場。“唯一的區別在于帶白酒,白云邊在省內已經度過了價格帶和渠道全覆蓋的階段,開始在高端化上尋求增量;而省外市場還處于拓展渠道的初級階段,需要以強有力的大單品為切入點打開局面。”
2022年,白云邊省外豫南片區出貨達5.3億元,同期增幅為10%,僅河南信陽一個地級市便實現了1.1億元銷售額,同比增長42%。河南酒商魯總透露,河南已成為白云邊近10億量級的核心市場。
稻花香大區域發展計劃則明確構建“1+2+3”的市場布局模式,圍繞打造1個30億的湖北市場,聚焦培育河南、江西兩個5億級的省外市場,穩定布局京滬深三大一線城市,推動全國市場整體向前推進。
據稻花香經銷商梁總透露,稻花香的省外布局分為北區和南區,南區以江西、廣東為核心樣板市場,采取深度分銷模式,力求擴大基本盤;北區則進行了管理模式革新,將三大重點市場河南、河北、山東化零為整,采用“1+N”組織架構,實行“分公司+片區”管理模式,充分激發團隊活力。
正一堂咨詢機構認為,50億是省酒企業生存線,未來沒有退路。省外有洋河、古井為標桿,省內有勁牌、白云邊引領,鄂酒全國化從渠道滲透邁出第一步,但要實現真正突圍,恐怕還有很長的一段路要走。
立即報名預訂第七屆中酒展展位。
- 上一篇:酒包裝印刷工藝解讀
- 下一篇:解析白酒價格上漲的原因及對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