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以萬計剛剛發家的高凈值人群,通過飲用老酒,一方面享受著老酒醇厚、綿柔的飲用價值,一方面還有社交價值、文化價值、投資價值等多維體驗。
胡潤百富發布的《2020中國老酒白皮書》中,詳細地分析了當下老酒的主力消費人群。
調研顯示,這群擁有超強消費能力的高凈值人群,平均年齡在42歲,平均家庭凈資產在650萬元酒的進貨渠道有哪些,近兩年的家庭收入約95萬元,大部分在工作中已經擔任管理者的角色。
這批人最愛白酒,更愛品酒,對于品鑒白酒的青睞程度近幾年一直在增長,從2015年的4.3%到2020年的10.3%。在此次調查中,品酒被他們視作最喜歡的休閑娛樂方式。
近6成高凈值飲酒人群,經常出席商務宴請,老酒作為禮品相送,既有“面子”,又有“里子”。也非常符合現代人少喝點、喝好點的生活理念。
這些收來的老酒經過禮品公司的精心包裝,制作成高檔的禮品,這時的售價可能就要過萬了。
這個時候拿去送禮,無論是送給個人還是企業,拿出來都非常有面子,雖然這兩年受國家政策的影響,生意略有冷清,但每年仍然有不少利潤。
此外,數據還顯示,這批人中7成有收藏的愛好,其中81%的人會選擇收藏名貴白酒,說明白酒的收藏價值正在受到高凈值人群的追捧。
從茅臺老酒的漲價曲線來看,也證明了其確實存在一定的投資價值。
北京規模較大的一家茅臺代理商,曾在采訪中分析:茅臺作為醬香酒的代表,有一個特點就是每多存放1年,品質口感就會不斷變好,而且它口感的變化程度要明顯快于其他白酒。
市面上存放了一段時間的茅臺,價格不但沒有下降,反而賣得更高。
1981年產的茅臺價格竟然已經突破2.5萬元。
隨著儲藏年份的增加,價格也不斷上漲,已經成為市場的一個規律。
這也一定程度加劇了投放市場貨源的緊張。
2019年中國酒業協會發布的《中國老酒市場指數》報告顯示,2016—2017年市場交易規模增加了85%。
2018年時,市場規模已經突破500億元,報告預測,2021年,老酒市場規模或突破千億大關!
相信看到這里,很多人已經動了心,是不是我也可以去試試?
別著急,這行看似簡單,但其中的水非常深,從業者作假或者掉包等手段層出不窮。
要想干這個,第一件事就是要具備鑒別酒的能力,如果不懂酒的真偽,那么騙你沒商量。
基本上一出手就被騙。
專業的人拿過酒,一看二聽三聞四搖酒的進貨渠道有哪些,一頓操作下來,就能辨別這酒的年份、是否值錢。
這可是個苦功夫,沒個幾年磨煉還真不行。
像那種掃描二維碼辨別真偽的,早已被假貨商攻破。
在齊齊哈爾,就發生過這樣一起案件,一位老人拿著一瓶茅臺老酒,來到酒類回收的商店,雙方敲定4300元的價格回收。
沒想到商家一時“看走了眼”。
這瓶老酒瓶子和外包裝,防偽貼都是真的,但在瓶身有一個小孔,老瓶注新酒,身價一下子就翻了好幾番。商家發現后報警,最終老人退回了4300元的貨款。
沒想到老人道出了驚人的內幕:原來就是街邊收酒的那些流竄收購商,承諾賣出一瓶給老人300元提成。
這些流竄收購商,通過雇傭老人、殘疾人等將自己制作的假酒,通過他們賣出,一旦流入市場,不僅會對人體產生非常大的危害,還會在宴請朋友中非常尷尬。
曾經洛陽一家企業的老板,我們姑且叫作A總,就搞了一件非常尷尬的事情。
為了宴請重要的生意伙伴,我們叫B總,A總特意準備了2箱飛天茅臺,可是喝酒的過程中,B總對這批酒的真偽產生了質疑,覺得這酒“味道不對”,還讓自己的司機下樓拿了2瓶“真茅臺”。
這可讓A總感覺丟人丟大發了,席后就找到了專業的經檢支隊投訴,要求驗明這酒的正身。沒想到自己準備的酒確實是真酒。
所以很有可能是B總喝慣了假酒,才覺得這真酒味道不對。
即便是真茅臺,因為年份不同,不是行家也分不清楚
此外,街頭收酒的時候,經常兩人配合,借機支開賣家,拿出準備好的假酒。“以假換真”實現掉包。
2020年,河北衡水武強縣公安局就偵破了一起案件,報警者稱自家一瓶1995年的茅臺被3名“高價回收老酒”的男子掉包騙走。最終警方成功將三人緝捕歸案。
警方同時也提醒大家,街頭回收名貴白酒,實際上是從事酒類的流通經營,但并沒有辦理相關資質以及登記備案,由于流動性太強,相關部門不容易管理,極其容易產生騙局。
當然,總會有被利益蒙蔽雙眼的人,心存僥幸,想去搏一把,結果往往都是賠了夫人又折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