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白酒行業的國家標準多達十幾個 安全性指標奇缺(圖)
2005年05月13日11:05 大洋網-廣州日報
“我國白酒行業的國家標準多達十幾個,但安全性指標奇缺,我國的白酒行業國家標準修訂工作刻不容緩,尤其是占我國白酒市場80%以上份額的濃香型白酒行業的標準。我們已于日前向國家標準委等部門遞交報告,要求盡快修改國家白酒行業標準。”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級工程師、白酒質量專家程勁松
安全指標缺失
程勁松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表示:“目前我國的白酒標準里除了規定配制酒的甜味素含量應小于0.65毫克/升外,對其他的酒種不再規定甜味素指標。這樣的標準讓企業無所適從,不知道到底在其他的酒中允不允許添加甜味素。實際情況是,在日常檢查中,一些地區的質監部門并不抽查酒里的甜味素這項指標,而一些地方則是一查出有甜味素就認為樣品不合格。到底甜味素在占市場份額更大的濃香型酒、清香型酒或醬香型酒中允不允許使用?如果允許標準是多少?這些問題急需明確國家白酒,因為甜味素涉及食品安全問題。”
程勁松說:“此外,白酒中最關鍵的乙醇含量及檢測方法標準均是1981年制定的,其檢測辦法在當今可說是無法再用,因為如果按照標準規定的峰高檢測法,會出現重大誤差,眾所周知,乙醇含量稍有誤差即可奪人命。所以現在權威的檢測機構都會自行改變白酒的乙醇檢測辦法,最常用的是峰面積檢測方法。”
標準多而亂
據了解,我國現有的.l-89(濃香型白酒)和.l-89(低度濃香型白酒),前者適用于酒精度在41度至59度的所有白酒產品,后者適用于40度以下的白酒產品。而有一定市場的40度、59度以上、36度以下產品無標準可依。面對國家標準的不完善,一些白酒生產企業“違標”操作,有的企業執行.1-89,有的執行.l-89。酒類專家指出,濃香型低度酒標準規定在36至39度,35度以下無標準可依,為此許多企業自定標準來應對,但許多企業自定的標準缺少合理性、科學性。技術監督部門在審批企業標準時,也只能被動地一一通過,不能有效監督產品質量。比如說28度白酒雖有廣泛市場,但在生產過程中,酒度調制在28度后國家白酒,口感一般較淡薄、味短,但依據.1-89則其許多指標無法達到。為此一些企業不得不勾調許多非發酵性物質,以達到標準要求。
為此業內釀酒專家建議新制定的標準在延續.1-89和.1-89標準規定的同時我國白酒行業的國家標準多達十幾個 安全性指標奇缺(圖),拓展酒精度含量范圍我國白酒行業的國家標準多達十幾個 安全性指標奇缺(圖),應增加59至65度范圍和35度以下白酒產品標準。
新聞鏈接
68度五糧液難占據主流
不久前新上市的五糧液68度酒挾著“一統高檔白酒天下”的口號來勢洶洶,但有業內人士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明確指出,68度酒并非白酒業的主流,不可能占據主流。
近兩年,中國酒業開始冒出不少800元以上,甚至數千元、上萬元的“高價”乃至“天價”酒,而五糧液日前也開始將其售價從400多元至2000多元的68度白酒批量上市,一時間“天價”白酒暗藏暴利的質疑聲四起。“五糧液絕不通過暴利謀求發展。”副總經理劉中國日前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如是表示。他說:“68度白酒由于度數高,仿造的可能性為零。”
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高級工程師、白酒質量專家程勁松昨日在接受本報記者采訪時卻對此不以為然:“白酒一蒸出來的原酒就是68度至70度間,并不存在釀造難點。而且高度酒并不是國家主張發展的方向,國家政策主張恰恰是從高度酒轉為低度酒。68度白酒現在也沒有國家標準約束,并非白酒消費的主流市場。它只是一些高寒地帶人員的特殊需要。”(來源:廣州日報)
- 上一篇:醬香型白酒有多少個度數,醬酒多少度
- 下一篇:濃香型白酒有什么特點